中心首页  中心概况  实验队伍  实验教学  实验条件  实验管理  教学改革  实践创新  科学研究  实验图库  下载中心  互动平台 
 实验大纲 
 实验项目 
 实验课件 
 实验视频 
 实验课表 
 电子教案 

 
当前位置: 首页>>作物教学实验中心>>实验教学>>电子教案>>正文
农业气象学
 

课程名称

农业气象学

课程编号

101I2003

总学时32


讲课: 32  学时

实验:  0  学时

实习:  0  学时

学 分 数

2.5

课型

必修课(√) 选修课( )

理论课( ) 实验课( )

任课教师

杨宏斌

职称

讲师

授课对象

农学、植保、植检、资环、环科


基本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使用教材《 气象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刘江等编 2002

参考书目《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 阎凌云等编

《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 马秀玲等编 1996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是学生将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联系起来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服务。

教学要求: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课程,要求了解气象学的基础知识,掌握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相互关系的基本理论。能够了解基本的天气现象及其形成原因,以及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气象条件

难点:辐射、空气的水平运动

教学进程

第 次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授课章节

绪论

第一章 第一、二节

第一章 第三、四节

第一章 第五、六节;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章 第二、三节

第二章 第四、五节

第三章   第一、二、三节

第三章第四、五、六节

第四章   第一、二节

第四章   第三、四节

第五章   第一、二节、

第五章 第三、四节

第六章   第一、二、三节

第六章 第四、五节

第七章   第一、二节

第七章 第三、四、五节

学 时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备 注









教案(课时备课)

 1 次课       2 学时

课目、课题

绪论

教学目的

和要求

了解农业气象发展历史,理解农业气象学的概念及其主要任务,掌握大气的基本组成及大气层的垂直结构,认识大气污染物种类。


重 点

难 点

重点:农业气象学的任务及大气垂直分层

难点:对流层特点


教学进程

(含课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时间分配、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 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 () 大气的组成及垂直结构

教学方法:讲授、 演示

辅助手段:录像演示大气垂直结构

师生互动:讨论与日常生活中有关的气象知识

时间分配:每节1学时

板书设计:

() 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 () 大气的组成及垂直结构

1. 气象学概念                    1.大气组成及各组分的意义

研究领域                      2.大气的垂直结构

2.农业气象学概念                  3.对流层的特点

3.农业气象学任务                  4.大气上界的定义

5.大气污染概念及其种类

作业布置

课后思考:研究气象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意义?

主要

参考资料

参考书目《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 马秀玲等编 1996

《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 阎凌云等编

《气象与生活》,江苏教育出版社 林之光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教案(课时备课)

2 次课   2 学时

课目、课题

日地关系及季节形成、辐射的一般知识

教学目的

和要求

了解日地关系从而理解季节的形成原因,了解辐射的基本概念。

重 点

难 点

重点: 四季形成原因


教学进程

(含课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时间分配、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 日地关系及季节形成 () 辐射的一般知识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演示

辅助手段:录像演示四季形成

师生互动:讨论四季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时间分配:日地关系及季节形成1.5小时 ,辐射的一般知识20分钟

板书设计:

()日地关系及季节形成 ()辐射的一般知识

1.日地关系、二十四节气                 1.辐射的概念、度量单位

2.四季                                   2.辐射的基本定律

3.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定义、公式

4.日照时间随纬度季节变化规律

作业布置

课后思考:四季变化对我们人类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主要

参考资料

参考书目《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 马秀玲等编 1996

《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 阎凌云等编

《生物气象 》,气象出版社  冯定原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教案(课时备课)

3 次课   2 学时

课目、课题

太阳辐射及其穿过大气层时的减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教学目的

和要求

理解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以及穿过大气到达地面的辐射。

重 点

难 点

难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规律

教学进程

(含课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时间分配、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 太阳辐射及其穿过大气层时的减弱 ()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教学方法:讲授、 多媒体演示

时间分配:每节1学时

板书设计:

()太阳辐射及其穿过大气层时的减弱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1.太阳常数的定义、大小                         1.直接辐射的概念及变化规律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种类                     2.直接辐射的概念及变化规律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规律                       3.太阳总辐射的变化规律

4.影响下垫面反射率的因素


作业布置

课后思考: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与哪些因素有关?

主要

参考资料

参考书目《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 马秀玲等编 1996

《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 阎凌云等编

《生物气象 》,气象出版社  冯定原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教案(课时备课)

4 次课   2 学时

课目、课题

地球辐射和地面净辐射、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教学目的

和要求

掌握地面有效辐射和地面净辐射,认识辐射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重 点

难 点

重点光周期现象定义、应用

难点:地面有效辐射、地面净辐射


教学进程

(含课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时间分配、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 地球辐射和地面净辐射 () 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 多媒体演示

辅助手段:录像演示光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师生互动:讨论光周期现象的应用

时间分配:每节1学时

板书设计:

()地球辐射和地面辐射  ()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1.地面辐射的概念及公式              1.不同太阳光谱对植物的影响及光和有效辐射

2.大气辐射的概念及公式              2.光饱和点、光补偿点的定义

3.地面有效辐射概念及影响因素        3.光周期现象及其应用

4.地面净辐射概念及影响因素          4.光能利用率

作业布置

课后思考:提高光能利用率对中国农业生产的意义?

主要

参考资料

参考书目《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 马秀玲等编 1996

《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 阎凌云等编

《生物气象 》,气象出版社  冯定原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教案(课时备课)

 5 次课   2 学时

课目、课题

热量交换方式、土壤温度

教学目的

和要求

了解热量交换的基本方式及土壤热特性,理解土壤温度的日年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重 点

难 点

重点:土壤温度的日年变化规律

教学进程

(含课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时间分配、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 热量交换方式 () 、土壤温度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演示

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时间分配:热量交换方式20分钟 土壤温度 1.5小时

板书设计:

(一)热量交换方式              () 土壤温度

1.辐射热交换                  1.土壤热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2.分子传导                    2. 热特性对土温的影响

3.流体流动热交换             3.土温日变化、年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4.潜热热交换 土温垂直变化

作业布置

课后思考:土温变化对气温变化的影响有哪些?

主要

参考资料

参考书目《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 马秀玲等编 1996

《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 阎凌云等编

《生物气象 》,气象出版社  冯定原

《暖冬后的冷思考:趋利避害话气象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许以平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教案(课时备课)

6 次课   2 学时

课目、课题

水温、空气温度

教学目的

和要求

理解水体温度、大气温度的日年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掌握大气的垂直变化及大气的稳定度及其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重 点

难 点

难点:大气的稳定度的判断

教学进程

(含课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时间分配、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 水温 () 空气温度

教学方法:讲授、 多媒体演示

时间分配:每节1学时

板书设计:

() 水温                    () 空气温度

1.影响水温变化因子            1.气温日、年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2.水温日、年变化              2.气温垂直变化特点

3.逆温种类及特点

4.空气的干、湿绝热变化

5.大气稳定度及其判断



作业布置

课后思考:土温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哪些区别?

主要

参考资料

参考书目《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 马秀玲等编 1996

《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 阎凌云等编

《生物气象 》,气象出版社  冯定原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教案(课时备课)

 7 次课    1 学时

课目、课题

温度与农业

教学目的

和要求

认识温度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重 点

难 点

重点积温的种类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


教学进程

(含课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时间分配、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 温度与农业

教学方法:讲授、 多媒体演示

辅助手段:录像演示温度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师生互动:讨论积温的应用

时间分配:1学时

板书设计:

() 温度与农业

1.三基点温度

2.温周期现象

3.积温、活动积温、有效积温及积温的应用

4.土温对植物的影响

作业布置

课后思考:为什么温度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气象因子?

主要

参考资料

参考书目《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 马秀玲等编 1996

《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 阎凌云等编

《生物气象 》,气象出版社  冯定原

《暖冬后的冷思考:趋利避害话气象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许以平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教案(课时备课)

7 次课  1 学时

课目、课题

空气湿度

教学目的

和要求

了解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及空气湿度的变化规律。

重 点

难 点

重点:空气湿度的变化规律

教学进程

(含课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时间分配、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空气湿度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演示

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时间分配: 1学时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空气湿度

() 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

() 空气湿度的变化

1. 绝对湿度日变化:

2. 绝对湿度年变化:

3. 相对湿度日变化:

4. 相对湿度年变化:

5. 空气湿度的垂直变化:


作业布置


主要

参考资料

参考书目《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 马秀玲等编 1996

《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 阎凌云等编

《生物气象 》,气象出版社  冯定原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教案(课时备课)

8 次课       2 学时

课目、课题

蒸发与蒸腾、水汽凝结

教学目的

和要求

理解水面蒸发、土壤蒸发的特点及影响条件,掌握水汽凝结物的形成条件及种类各自特点。

重 点

难 点

难点:水汽凝结物的形成条件

教学进程

(含课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时间分配、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 蒸发与蒸腾  () 水汽凝结

教学方法:讲授、 多媒体演示

时间分配:每节1学时

板书设计:

() 蒸发与蒸腾                         () 水汽凝结

1.影响水面蒸发条件                      1.水汽凝结的条件

2.影响土壤蒸发条件及土壤蒸发类型        2.各种水汽凝结物的形成及各自特点

3.植物蒸腾作用

4.蒸散的概念、表示方法

作业布置

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水汽凝结物。


主要

参考资料

参考书目《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 马秀玲等编 1996

《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 阎凌云等编

《生物气象 》,气象出版社  冯定原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教案(课时备课)

 9 次课    2 学时

课目、课题

降水、水分循环、水分与农业

教学目的

和要求

掌握降水形成的条件、种类及降水量的表示方法,认识水分与农业生产的重大关系。


重 点

难 点

重点水分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教学进程

(含课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时间分配、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降水   () 水分循环   ()水分与农业

教学方法:讲授、 多媒体演示

辅助手段:录像演示水分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师生互动:讨论水分对农业生产的意义

时间分配: 降水(1学时)、水分循环(20分钟)、水分与农业(30分钟)

板书设计:

()降水                        ()水分与农业

1.降水形成条件                    1. 作物水分临界期和关键期概念

2.降水种类                        2.水分利用率概念

3.降水的表示方                    3.提高水分利用率途经

() 水分循环

1.水分循环概念、种类、调节

2.水分平衡概念

作业布置

课后思考:提高水分利用率对我国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意义?

主要

参考资料

参考书目《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 马秀玲等编 1996

《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 阎凌云等编

《生物气象 》,气象出版社  冯定原

《干旱地区农业气象研究》,气象出版社 邓振镛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教案(课时备课)

10 次课   2 学时

课目、课题

气压和气压场、空气的水平运动

教学目的

和要求

了解气压场的表示方法,理解空气运动产生的原因。

重 点

难 点

难点:作用于空气质点上的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摩擦力。

教学进程

(含课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时间分配、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气压和气压场、空气的水平运动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演示

时间分配: 每节1学时

板书设计:

() 气压和气压场 () 空气的水平运动

1.气压及其变化                    1.风的概念

2.气压场的表示                    2.作用于空气质点上的力

3.气压场基本型式                  3.自由大气中的风

4.摩擦层中的风

作业布置

思考气压是否是风形成的唯一因素?

主要

参考资料

参考书目《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 马秀玲等编 1996

《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 阎凌云等编

《生物气象 》,气象出版社  冯定原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教案(课时备课)

11 次课   2 学时

课目、课题

大气环流、风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教学目的

和要求

了解大气环流的形成原因及其种类,认识风与农业生产的重大关系。


重 点

难 点

重点:三圈环流的形成及主要特点


教学进程

(含课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时间分配、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 大气环流  () 风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 多媒体演示

时间分配:每节1学时

板书设计:

() 大气环流              ()风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1.三圈环流                   1.风的作用

2.季风环流                   2.风害

3.地方性环流

作业布置

思考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哪些?


主要

参考资料

参考书目《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 马秀玲等编 1996

《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 阎凌云等编

《生物气象 》,气象出版社  冯定原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教案(课时备课)

12 次课     2 学时

课目、课题

天气系统

教学目的

和要求

通过学习,理解天气系统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认识天气系统的类型及特点,了解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掌握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

重 点

难 点

锋的结构特征,锋的天气特征,一型冷锋和二型冷锋的天气特征的区别。

教学进程

(含课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时间分配、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天气系统

() 什么是天气系统

() 什么是气团,气团的形成与变性的条件。

() 气团的分类及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团。

() 什么是锋,锋的分类。

1. 什么是暖锋,暖锋的天气特征

2. 什么是冷锋,缓行冷锋的天气特征,急行冷锋的天气特征

3. 什么是准静止锋,准静止锋的天气特征

4. 什么是锢囚锋,锢囚锋的天气特征

() 气旋与反气旋的概念及结构特征

() 影响我国天气的副热带高压

() 西风槽和东风波的概念及云系结构特征

() 切变线的概念及分类


播放多媒体教学片

作业布置

1、气团分类及其形成和变性的条件。

2、暖锋和冷锋的天气特征。

3、西太平洋高压和活动对我国天气变化的影响。

4、西风槽、东风波、切变线。

主要

参考资料

参考书目《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 马秀玲等编 1996

《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 阎凌云等编

《气象与生活》,江苏教育出版社 林之光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教案(课时备课)

13  次课       2 学时

课目、课题

天气预报、灾害性天气

教学目的

和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天气预报方法及气象监测技术,认识害性天气系统的类型及特点,了解灾害性天气的发生原因和防御方法,掌握灾害性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过程。

重 点

难 点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具体措施预防天气灾害。

教学进程

(含课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时间分配、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天气预报

() 天气预报的方法

1.天气图预报方法

2.数值预报方法

3.统计预报方法

() 近代气象监测技术:激光雷达、气象火箭、气象卫星、地面遥测自动气象站

 () 卫星云图上的锋面云系特征

第三节 灾害性天气

() 低温灾害

1. 寒潮的概念、标准及路径

2. 霜冻的概念及分类

3. 冷害的概念、分类及防御

4. 倒春寒概念及特点

 () 连阴雨和洪涝灾害

1. 春季华南地区的低温连阴雨

2. 梅雨

3. 洪涝

() 干旱与干热风

1. 干旱的概念及成因

2. 干热风的概念及分类

() 冰雹的概念及形成条件

() 台风

1. 台风的概念及标准

2. 台风的结构和天气特征

3. 台风的路径

作业布置

1、天气预报的方法。

2、寒潮及其进入我国的路径。

3、干热风的类型。

4、冰雹的形成条件。

5、台风的等级、生命史及其结构。

主要

参考资料

参考书目《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 马秀玲等编 1996,《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 阎凌云等编   ,《气象与生活》,江苏教育出版社 林之光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教案(课时备课)

14  次课      1  学时

课目、课题

人工影响局部天气

教学目的

和要求

通过学习,认识害性天气系统的类型及特点,了解灾害性天气的发生原因和防御方法,掌握人工防霜、降水、防雹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重 点

难 点

人工降水的基本原理。

教学进程

(含课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时间分配、

板书设计)

第四节 人工影响局部天气

(一) 人工防霜

(二) 人工降水

(三) 人工防雹


播放多媒体教学片

作业布置

1、霜冻、冷害及其防御。

2人工防霜、防雹,人工降水的方法。

主要

参考资料

参考书目《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 马秀玲等编 1996

《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 阎凌云等编

《气象与生活》,江苏教育出版社 林之光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教案(课时备课)

14  次课      1  学时

课目、课题

气候、气候带、气候型

教学目的

和要求

通过学习,理解影响气候形成的基本因素,认识气候带与气候型的类型及特点。

重 点

难 点

影响气候形成的基本因子及这些因子的作用

教学进程

(含课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时间分配、

板书设计)

第一节 气候的形成

() 太阳辐射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

() 大气环流对气候形成和变化的影响

() 下垫面对气候形成的作用

1. 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2.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3.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 人类活动对气候形成的影响


第二节   气候带与气候型

() 气候带

() 气候型


第三节 气候变迁

() 地质时代气候变迁

 () 历史时代气候变迁

() 近代气候变迁

1. 19世纪以前的气候变迁

2. 20世纪以来的气候变化

3. 未来气候变化趋势

4. 中国气候变化趋势预测

() 气候异常原因


播放多媒体教学片

作业布置

1、气候形成和变化的基本因素。

2、气候带、气候型。

主要

参考资料

参考书目《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   马秀玲等编 1996、《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 阎凌云等编 、《气象与生活》,江苏教育出版社 林之光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教案(课时备课)

15  次课      1  学时

课目、课题

气候变迁、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农业气候资源

教学目的

和要求

通过学习,理解影响气候变迁的基本因素,认识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及特点。解农业气候资源的基本概念,掌握农业气候区划的方法,掌握农业气候生产潜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重 点

难 点

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

教学进程

(含课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时间分配、

板书设计)

第四节 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

() 季风气候明显

() 大陆性气候强

() 多种多样气候类型

第五节   农业气候资源

() 农业气候区划

() 农业气候生产潜力分析

() 农业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

1. 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地农业气候资源优势

2.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增加人工能量投入,推广人工气候设施,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 物候


播放多媒体教学片

作业布置

1、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

2、农业气候区划及其原则、方法。

主要

参考资料

参考书目《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 马秀玲等编 1996

《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 阎凌云等编

《气象与生活》,江苏教育出版社 林之光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教案(课时备课)

15  次课      1  学时

课目、课题

农田小气候

教学目的

和要求

通过学习,认识小气候的结构特征,了解各种地形和水域小气候中光、温、湿等要素的分布特点,掌握农田小气候的特征。

重 点

难 点

农田小气候温度、湿度的分布

教学进程

(含课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时间分配、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小气候

() 什么是小气候,小气候的特点

() 活动面和活动层


第二节   农田小气候

() 农田小气候的特征

() 耕作措施对农田小气候的影响


第三节 地形和水域小气候

() 坡地小气候

 () 谷地小气候

() 水域小气候


播放多媒体教学片

作业布置

1、小气候、活动面、活动层。

2、耕作措施对农田小气候的影响。

主要

参考资料

参考书目《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 马秀玲等编 1996

《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 阎凌云等编

《气象与生活》,江苏教育出版社 林之光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教案(课时备课)

16  次课     2 学时

课目、课题

防护林带、林网小气候

教学目的

和要求

通过学习,认识小气候的结构特征,了解各种地形和水域小气候中光、温、湿等要素的分布特点,认识防护林带、林网小气候的结构特征,了解各种防护林带、林网小气候中光、温、湿等要素的分布特点。

重 点

难 点

设施农业小气候的光、温、湿特点,林带的防风效应。

教学进程

(含课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时间分配、

板书设计)

第四节 设施农业小气候

     () 地膜覆盖小气候

() 塑料大棚小气候

() 日光温室小气候


第五节   防护林带、林网小气候

() 林带的防风效应

() 林带的温度效应

() 林带的湿度效应


播放多媒体教学片

作业布置

1、林带有哪些基本类型,各自特点是什么。

主要

参考资料

参考书目《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 马秀玲等编 1996

《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 阎凌云等编

《气象与生活》,江苏教育出版社 林之光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关闭窗口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生产类教学实验中心 2013 版权所有

地址:山西省太谷县山西农业大学   电话:0354-6288344   邮编:0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