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7日,由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承办的“黄土高原特色作物优质高效生产协同创新中心”学术交流与产品展示会在我校召开,省教育厅、省农业厅、省农科院相关领导,协同创新中心部分协同单位负责人,省内近30家加工企业代表参加会议。会议主题为“加强技术领域合作,促进特色作物优质高效生产与功能农业健康发展”。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宏全致辞,他简要介绍了我校办学历程,专业、学科、学位建设情况,近年取得的科研成果和以及我校立足山西、面向全国、服务“三农”的情况;最后他期望参会嘉宾对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共同建设该中心,为山西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教育厅科技处王为民处长到会讲话。他简要介绍了国家“2011计划”和“山西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计划;充分肯定了山西农业大学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和“科技成果‘成’在农大、‘熟’在企业、首先‘用’在山西”的总体思路,和在有效保障“米袋子”、“菜篮子”和“肉盘子”,有效汇聚校内外创新资源,积极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大力开展协同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果;随后解读了省政府关于“实施‘1331工程’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的总体思路,希望我校高度重视实施“1331工程”的战略机遇,主动作为,及早部署,力争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他最后要求黄土高原特色作物优质高效生产协同创新中心要聚焦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小麦、杂粮等黄土高原特色作物优质高效生产的重大需求,瞄准我省农业供给侧改革、结构性调整的战略需求和“大杂粮”产业发展亟需解决的关键瓶颈问题,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实现与协同单位的实质性合作,推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山西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农学院院长、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高志强教授介绍了协同创新中心的发展目标及任务,农学院党委书记席从林主持开幕式。
会议特邀的国际硒学会主席Gary Banuelos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王锋研究员、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周柏玲研究员分别作学术报告。
Gary Banuelos博士围绕“通过土壤添加无机硒生产富硒食品与饲料”为主题开始报告,介绍了国际硒学会近年聚焦当前国际范围内土壤硒富缺现状,以中国大部分地区土壤硒严重缺乏为突破口,致力于在中国范围内进行食品硒含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研究,从而建立合理的人体硒吸收与健康指标的关系模型,为人类打造一套较完善的“养生指南”等方面开展的工作。
王锋研究员作了题为“我国杂粮加工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学术报告。他从我国杂粮加工业发展现状、杂粮加工面临的问题和杂粮加工发展的机遇三方面介绍了我国杂粮加工现状与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中国杂粮加工业的出路在于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要想做大、做强我国杂粮加工业,需借鉴发达国家产业发展经验,做到“科技、人才”领先,“产、学、研”联合。最后,他简要介绍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最新科研成果。
周柏玲研究员着重介绍了杂粮主食的概念特点、功效基础和加工技术及产品开发,简要介绍了省农科院加工所在杂粮面条、杂粮米、杂粮面包和馒头、杂粮杂豆预拌粉和杂粮传统主食工业化等杂粮主食方面取得的成果。
座谈会于6日下午在实验大楼博远堂会议室召开,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尹雪斌博士、协同创新中心负责人、太原六味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省内13个企业负责人参加座谈,协同创新中心分中心主任韩渊怀教授主持座谈会。各企业负责人分别介绍了自身产品开发、面临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发展思路,大家就共同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会议期间,山西沁州黄小米(集团)有限公司、太原六味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硒康乐粉业有限公司、山西田禾食品有限公司、山西农资集团有限公司、晋中市喜蓉食业有限公司、鑫麦康粉业有限公司、山西佰和园食品有限公司、闻喜县卫嫂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武乡县三里湾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企业将各自代表产品进行展示,与会领导、专家及我校300余名师生观看了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