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19日,农学院召开植物保护学科发展论坛暨学术交流会,“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党委书记吴益东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院长王源超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院长张正光教授应邀参加会议并作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在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校党委书记陈利根教授出席报告开幕式并讲话。他代表学校对南京农大植物保护学院领导专家一行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简要介绍了我校发展历程,学科学位建设、师资队伍建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回顾了山西农业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两校深厚的历史渊源,分析了我校植物保护学科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希望南农各位专家能为我校植物保护学科发展出谋划策,提升该学科整体水平,同时要求农学院要珍惜此次机会,学习和借鉴南农优良的做法,鼓励双方开展实质性的合作,共同推进植物保护学科的发展。
开幕式后,三位专家分别作学术报告,植物保护学科教师、全体研究生及植物保护及相关专业本科生近300人聆听报告。
王源超院长简要介绍了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办学历史、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平台建设与科学研究情况。随后以题为“破解疫霉菌致病机理构建作物持久抗性”开始学术报告,以卵菌引起的植物病害疫霉菌为研究对象,介绍了疫霉菌的侵染过程与作物病害发生的原因,讲解了植物抗病性的分子基础以及其科研团队近期在疫霉菌在胞外与植物蛋白抑制子相互作用及其病原菌攻击寄主的“诱饵模式”方面的研究。
吴益东教授作了题为“棉铃虫Bt抗性进化及抗性基因鉴定”的报告,报告以棉铃虫的危害以及其对Bt棉花产生抗性是一种主要威胁为背景,引出棉铃虫对Bt棉花抗性的进化以及其抗性机理的研究问题,通过讲解棉铃虫的种类、中国棉花种植分布、一般抗性治理策略及其导致的进化方向分析了避难所策略的研究内容,最后阐述了筛选基因的技术方法和各个基因的作用机理。
张正光教授报告题目为“稻瘟病菌功能性附着胞形成机制研究”,重点讲解了其科研团队围绕识别寄主表面信号的途径、寄主表面信号如何转为病菌胞内信号、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分裂控制功能性附着胞的形成、细胞骨架的调控等方面在稻瘟病识别与感知寄主表面信号的机制领域开展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成果。
随后,双方在农学院会议室召开座谈会,就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与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具体工作进行深入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