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发布了关于2025年农业主导品主推技术的通知,我院5项农业技术和9个品种成功入选 2025 年度山西省农业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名录,为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我院入选的5项技术涵盖了无机肥配、蓄水保墒、机械化栽培等各个领域。廖允成教授团队研发的“旱作玉米有机无机肥配施增碳增效技术”,通过有机与无机肥料的科学配施,增强了玉米的生长效率和土壤肥力;王创云研究员团队研发的“旱地玉米超深松密植蓄水保墒增粮技术”,提高了旱地玉米在整个生育期内的水分利用效率、土壤肥力利用效率,最终提高玉米的产量;孙敏教授团队研发的“旱地小麦因水施肥探墒沟播抗旱栽培技术”,针对旱地小麦的需水特性,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作物的抗旱栽培;闫虎斌副研究员团队研发“旱地绿豆轻简高效栽培技术”,实现了绿豆栽培艺机一体化,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霍利光副研究员团队研发的“旱坡地马铃薯全面集水机械化栽培技术”,利用机械化手段实现了早坡地马铃薯的集水和高效栽培,提升了产量。
品种选育方面,我院有9个品种入选,涉及玉米、小麦、大豆以及各种杂粮等方面。白琪林研究员团队的玉米品种赛博173,高产稳产广适、综合抗性强2021年通过国审;冯瑞云研究员团队的鑫瑞普826抗病抗倒,丰产广适;温辉芹研究员团队的小麦品种JT1605,该品种群体大、茎秆粗壮,适应性好,具有高产、稳产、广适、节水的优异特性,适宜于在山西中部水地、南部节水跨区种植;任永康研究员团队的小麦品种太1305,穗层整齐,熟相好,具有良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大穗大粒,抗寒、抗旱性较强;张海生研究员团队的大豆品种晋科23号,口感香甜柔糯,荚大粒大,荚翠绿,商品外观性好,适合作为鲜食大豆;霍利光副研究员团队的马铃薯品种并薯28号、并薯29号,品质优、产量高,商品性好,适应性强;赵凯副研究员团队的谷子品种晋谷59号优质、高产、抗病,先后5年被选为山西省主推品种;张耀文研究员团队的绿豆品种并绿11号,大粒宜机收,抗旱性强,适应性广。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实干者。我院5项技术与9个品种的入选,是全体农学院人夜以继日扎根科研一线,种好每一棵苗,管好每一片田治学理念的必然结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所描绘到,河山添锦绣,星光映万家。2025年,我院将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将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加速成果转化,让更多先进技术与优良品种走向田间地头。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我院将继续秉承科技创新的理念,不断探索农业科技的新领域,为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农业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