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首页  中心概况  实验队伍  实验教学  实验条件  实验管理  教学改革  实践创新  科学研究  实验图库  下载中心  互动平台 
 实验大纲 
 实验项目 
 实验课件 
 实验视频 
 实验课表 
 电子教案 

 
当前位置: 首页>>作物教学实验中心>>实验教学>>电子教案>>正文
植物病理学
 

课程名称

植物病理学

课程编号

101C2001

总学时 48

讲课:32 学时

实验:16 学时



必修课() 选修课( )

理论课( ) 实验课( )

任课教师

王建明

职称

教授

授课对象

2 年(班)级 农学 专业

基本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1. 基本教材:《植物病理学导论》,,科学出版社,2007.8. ISBN978-7-03-019851-8

2. 参考资料:《植物病理学原理》,《农业植物病理学》

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植物病理学》是农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为培养和检验学生分析解决农业生产中有关植物病害理论和实践问题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

《植物病理学》是阐述植物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及其控制原理和方法的科学,是一门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综合学科,它与许多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如数理统计、生理学、遗传学、植物学、栽培学、生态学及土壤学等都是相互渗透密切相关。学习《植物病理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植物,预防病害发生和控制病害危害,将由病害对农业生产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水平,以保证作物生产丰产丰收。

本课程的基本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认识植物病害发生的病因,熟悉各类病原生物主要类型、形态特征及其致病特点,掌握病原──寄主──环境三要素相互作用导致病害发生和流行的一般规律以及植物病害的防治原理及方法,学会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对主要农作物的重要病害进行诊断和防治的一般方法,以期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认识、分析和解决农业生产中植物病害问题能力的目的。

由于《植物病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应用相结合的综合学科,它与许多学科都密切相关,因此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有助于加深理解有关植物病理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了解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认识植物病害发生的一般规律,熟悉常见病害的识别特点,掌握病害发生和流行的一般规律以及植物病害的防治原理及方法,学会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对主要农作物的重要病害进行初步的诊断和防治的一般步骤,以期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认识、分析和解决农业生产中植物病害问题能力的目的。通过实验实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并对病害研究的一些最基本的方法和技能有所了解和掌握。


教学进程

次课

授课章节

1次课

绪论

第一章 植物病害的概念、症状及分类

1

1


2次课

第一章 植物病害的概念、症状及分类

2


3~9次课

第二章 植物病原学

14


10次课

第三章 病原物的致病性和寄主的抗病性

2


11次课

第四章 植物传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2


12次课

第四章 植物传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第五章 植物病害防治

1

1


13次课

第五章 植物病害防治

第六章 水稻病害

1

1


14次课

第七章 小麦病害

2


15次课


第八章 杂谷病害


2


16次课

第九章 薯类病害

第十章 棉花病害

第十一章 其他病害

1

0.5

0.5


合计


32












学时 1

章 节

绪论

教学目的

和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植物病害的危害,认识防治植物病害的重要性,明确植物病理学的性质和内容以及和其他学科的关系,了解本门课程安排。

重 点

难 点

1. 重点:植物病害及植物病理学,学习的目的

2. 难点:植物病理学的性质及任务;病理学的历史对科研的启示。


学时分配、教学方法及手段

进程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很荣幸的聚集到一起,学习知识,探求新知。看到外面的蓝天、白云,绿树、小鸟,到处生机勃勃,再看这里你们个个生龙活虎,意气风发,健康活泼,使我感悟到是自然、生命和健康给我们带来了人生最大的快乐!但如果这一切都笼罩在的阴影下,不知大家有何感想?在这良好的气氛下,我们不能回避一个令人厌恶的,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逃脱不了生病的厄运。人、动物都会生病,同样植物也会生病,今天我们就要开始一门专门研究植物病害的新的课程,那就是《植物病理学》,也就是培养植物医生的一门基础课程。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见过植物生病吗?”“在生产实践中你都见过什么植物病害?”“植物病害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我们应该怎样防治植物病害,让植物也能享受健康的快乐??

好,大家说了不少,为了准确总结大家的回答,现在我们就开始今天的绪论。

主要内容

绪论

一、研究植物病害的重要性

植物病害——自然灾害之一。病害影响。

历史事件:

1. 18451846年的爱尔兰饥饿(Irish   famine),饿死了100万人, 150万人逃荒。

2.19421943年印度的孟加拉饥荒(Bengal   famine)水稻胡麻斑病,200多万人被饿死。

3 .1880年,法国波尔多,,葡萄,霜霉病,酿酒业濒临破产停业;

4. 1910年美国南部佛罗里达,柑桔园溃疡病烧毁了25万株成树,300万株树苗,损失了1700万美元;此病1984年再度发生,美国政府再次大面积烧毁病区的所有柑桔树。

5. 美国,1970,玉米小斑病,损失产值约10亿美元,损失产量165亿kg

6. 60年代以前,条锈病(农民称黄疸)是影响产量的最重要病害。我国1950年小麦条锈病大流行,损失粮食60亿kg

7. 水稻上的重要病害稻瘟病,97年发病面积约1.2亿亩次,损失稻谷45.23万吨。稻白叶枯病每年发生面积1000多万亩。水稻纹枯病每年发生面积高达2.4亿亩。

8. 棉花枯、黄萎病。自30年代美国传入我国。约有7080%的产棉县市发现黄萎病,1993年估计因黄萎病减产200万担皮棉。新疆棉区,由于盲目引进新品种造成枯、黄萎病扩大蔓延的态势。

在我国,据专家估计,每年我国农作物受病虫草鼠的侵害损失粮食在10%左右,棉花在15~20%左右,果品和蔬菜损失在25%以上。

在植物检疫:矮腥黑穗病、玉米细菌性枯萎病、梨火疫病、

山西病、虫、草、鼠害有1200多种,其中病害400多种,虫害600多种,鼠害27种,农田杂草220多种。每年因病虫减收的粮食约占粮食总产的20%左右,棉花、油料约占总产的30%左右,蔬菜、果品约占总产的40%左右。如玉米矮花叶病和粗缩病,90年代以前,一种次要病害, 9610省市共发生3000多万亩。粗缩病现在主要在晋南,有由南向北继续扩展和逐年加重不断扩大的趋势。90年代后期,油用葵在晋南、晋中地区种植面积越来越大。1985年、1995年向日葵菌核病在忻州地区普遍大发生,平均减产60%以上,在较大面积上造成绝收。最近几年虽发生较轻,但仍具有随时爆发可能性。95年晚疫病在我省雁北地区大流行,造成巨大损失。

病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1.造成农作物大幅度减产;

•             2.农产品品质变劣:

•                   3.影响对外贸易;

•                     4.带病农产品食后人畜中毒;

•                               5.污染环境;

•                                       6.破坏生态平衡

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稳定。



植物发生病害的后果,对植物虽然有害,有时对人类生活也有可利用的方面。例如观郁金香;茭白;韭黄。

二、植物病理学起源及历史*(简单介绍)

早期记载:植物病害是上帝对人类的惩罚;《吕氏春秋》(239 BC)称小麦黑粉病为鬼麦

显微镜发明,Tillet   (1775): 小麦(腥)黑粉病试验:Prevost   (1807) :硫酸铜处理可抑制孢子萌发。

马铃薯晚疫病Late Blight of PotatoPhytophthora   infestans--Irish   famine of 1845/46 was caused by Potato Late BlightThe potato,   native to South America, was introduced to Europe in the late sixteenth   century by the Spanish. In the summer of 1845, a new malady of the potato   occurred throughout Europe. The famine caused great suffering in Ireland.   From 1845-1855 Ireland’s population declined by about 40%. One million died   from starvation and disease..…and two million emigrated to North America or   Australia.

Anton de Bary1861):In 1862, the   German botanist Anton deBary finally proved that the fungus, Phytophthora   infestans, was the cause of the disease.

Louis Pasteur 1860-1863:微生物由已经存在的微生物产生;发酵不只是一个化学过程,而且是一个生物学过程.  (自生论破灭)

Kuhn (1858): 小麦黑穗病的侵染以及防治方法尤其是种子处理

第一本植物病理学书“Diseases of   Cultivated Crops, Their Causes and Their Control”

Burrill (1878) :梨、苹果的火疫病也由细菌引起,紧随其后,Erwin   F. Smith:其他几种病害由细菌引起 。代表性著作《细菌与植物病害的关系》、《植物病原细菌学导论》

R. Koch (1884) 建立了细菌分离纯化的方法和病原性鉴定的标准-柯赫氏法则(Koch's   Postulates

M. Beijerinck   (1898) : 不是微生物所致,而是由一种称作病毒传染性活液所致。

W. M. Stanley   (1935):纯化的蛋白晶体: 一种可在植物体内自身催化进行复制的蛋白质,获得1946年诺贝尔化学奖。

Kausche et al. (1939): 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病毒粒子

Gaumann (1951)Pflanzliche   Infektionslehre。高又曼著《植物侵染性病害原理》(曾士迈译)

三、植物病理学的发展简史*简要说明

关于病因认识经历了神道论病害自生论环境病因论微生物病原学说多因论。

植物病理学的分支学科:植物病理生理学分子植物病理学植物病生态学植物病害流行学宏观植物病理学;分子流行学.


四、植物病理学的性质研究内容、任务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是阐述植物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病害控制的学科,是一门应用科学。学习植物病理学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植物,预防病害发生或控制病害发生使不致于影响国民经济。

研究内容:植物病害发生发展和防治的科学。包括症状学、病原学、病理学、诊断学、防治学等。

目的和任务:保护植物,预防病害发生或控制病害发生使不致于影响国民经济。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与生理学、遗传学、育种学、栽培学、土壤学、气象学、农药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紧密相关。


植物病理学是农学专业必修的重要课程之一,它与许多学科如生理学。遗传学、育种学,栽培学等都是互相渗透的。优良的作物品种和好的栽培技术,对防治病害有重要的作用,而植物病理学对培育抗病品种和采用合理的栽培措施,又有指导作用。

五、植物病理学的发展趋势

1.基础;2应用;3策略

课程安排:本课程分两大部分——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理论(第一章至第五章)和农作物的主要病害(第六章至第十三章)。这两部分是互相关联的,前一部分是阐述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学习农作物病害打下理论基础。后一部分包括生产上重要和在植物病理学上有代表性的病害。通过这些病害的学习,不仅知道具体病害怎样防治,还可以巩固和充实前一部分的理论学习,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

教学过程分讲授、实验和实习三部分。


板书安排:

绪论

一、研究植物病害的重要性

植物病害——自然灾害之一。

历史事件:

1. 爱尔兰饥饿:死100万人,逃荒150万人。

2. 孟加拉饥荒:200多万人饿死。

3. 法国波尔多酿酒业濒临破产停业.

4. 美国柑桔园:毁了25万株成树,300万株树苗;此病1984年再度,烧毁病区的所有柑桔树。

5. 美国玉米小斑病: 损失10亿美元,损失产量165亿kg

6. 条锈病: 1950大流行,损失60亿kg

7. 稻瘟病: 97/发病1.2亿亩次,损失45.23万吨。稻白叶枯病1000多万亩。水稻纹枯病2.4亿亩。

8. 棉花枯、黄萎病。30年代传入。1993减产200万担皮棉。

9. 植物检疫:矮腥黑穗病、玉米细菌性枯萎病、梨火疫病

经济损失:

粮食10%左右,棉花/15~20%左右,果品和蔬菜/25%以上。

山西病、虫、草、鼠害有1200多种,其中病/400,虫/600,鼠/27,/220。每年减收约占粮食总产的20%左右,棉花、油料30%左右,蔬菜、果品40%左右。

病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减产;2.品质变劣:3.影响外贸;4.中毒;5.污染;6.破坏生态平衡

最终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稳定

有益方面:


观郁金香;茭白;韭黄。

二、植物病理学起源及历史

鬼麦,显微镜发明,硫酸铜处理/马铃薯晚疫病,微生物病原说(de   BaryPasteur)细菌(Burrill (1878)/ 梨、苹果的火疫病,柯赫氏法则(Koch's   Postulates),病毒传染性活液”/ 1951高又曼著《植物侵染性病害原理》/理论体系。

三、植物病理学的发展简史

关于病因认识经历了神道论病害自生论环境病因论微生物病原学说多因论。

植物病理学的分支学科:植物病理生理学分子植物病理学植物病生态学植物病害流行学宏观植物病理学;分子流行学。

四、植物病理学的性质研究内容、任务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性质:发生发展规律/病害控制,应用科学

任务:保护植物,预防病害。

联系:多学科/如生理学、遗传学、育种学,栽培学等/互相渗透。

五、植物病理学的发展趋势

宏观/微观;基础/应用。

小结:绪论主要内容及重点总结。


介绍

提问





思考

1. 举例说明植物病害的危害性。

2. 植物病理学的性质是什么?

3. 学习植物病理学的目的是什么?

4. 简要说明植物病理学的发展历史,从中得到那些启发?


主要

参考资料

1. 许志刚主编. 普通植物病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第三版

2. 曾士迈等著.  植物病害流行学.   农业出版社,1986

3. 方中达主编..中国农业大百科全书植物病理学卷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

4. 章元寿等. 《植物病理生理学》,江苏科技出版社,1996

5. 弗赖伊,W.E.著,黄亦存等译.  植物病害管理原理.  科学出版社,1988

6. .陈利锋 徐敬友主编 《农业植物病理学》(南方本,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5月第一版

7. 植物病理学报,植物检疫,山西植保等学报杂志





备注





学时 3

章 节

第一章 植物病害的概念、症状和分类

教学目的

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植物病害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认识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及特点,明确植物病害的类别,掌握植物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基本因素,了解症状在病害诊断上的意义。

重 点

难 点

1.重点: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及特点。

2.难点:症状在植物病害诊断上的意义及局限性。


学时分配、教学方法及手段

进程

导语:刚才我们从历史、现实和未来认识了植物病害的重要性,也明确了植物病害的危害,那么什么是植物病害?植物病害的表观特征是什么?植物病害有那些类型?本章就主要回答这些问题。现在我们就开始第一章植物病害的概念、症状和分类。

主要内容

第一章 植物病害的概念、症状和分类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概念

植物病害我们大家都见过,但什么是植物病害?从科学的角度给下一个全面准确的定义也是比较难的,所以植物病害的定义或概念就有各种不同的表述,但其基本内涵和外延是基本一致的。综合各种观点和表述,下面我们给植物病害一个简单、概括的概念。

一、什么是植物病害(Plant Disease)?

植物病害的定义很多,常见的8种。见参考资料

推荐概念:A、普病教材,1997B、曾士迈,1989

简言之,所谓的植物病害就是由于不良环境条件和病原生物的侵害,植物从生理到组织再到形态发生病理变化并最终导致经济损失的过程

定义中需要指出的是:

1 影响因素包括:(1)非生物性因素:指极端温度,水分、营养失调,有害气体等;(2)生物因素:各种生物性病原物;

2 正常与失常,健康与病态:这都是相对而言,是边界模糊的概念,但其核心是明确的。

二、植物病害的特点

从以上病害的概念可以看出,植物病害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病变

环境条件的有害作用

(不良的环境条件,其他生物的侵袭)

植物新陈代谢受到干扰,出现紊乱,生理生化功能失调

(生理病变)

细胞、组织结构异常

(组织病变)

器官和外部形态异常

(形态病变)

例如:水稻稻瘟病,叶片症状为;病原物侵染后,先是生理生化失调(呼吸、蒸腾加强,产生植保素、PR蛋白),侵染点周围叶绿素急剧减少(生理病变)细胞、叶肉组织受害逐渐死亡(组织病变)叶表出现褪绿变黄变褐的枯斑(形态病变)

可见,环境因素的有害作用,并不都是构成病害的原因,只有那些能引起植物生理程序正常功能失常,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过程的,且过程是动态连续的时,才能称其为病害,可以说病害是动态的病理变化过程及其后果。

显然,单纯的机械损伤,冰雹、鸟兽取食、虫伤等都不列入病害之中,因为他们对植物的损害是瞬间完成的,没有病理变化过程,这是病害与伤害的本质区别。

2 病原

即植物病害的发生都是由一定的原因或病因(或病原)的。

发生病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体可分为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两类,具体有以下三种——

1)不良的环境条件(物理的或化学的),即非生物因素;

2)病原生物:即生物因素(外来的)。我们把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生物,统称为病原生物(pathogen)。

3)植物自身的遗传因子异常:即生物因素(植物自身的因素)。如植物种质由于先天发育不全,或带有某种异常的遗传因子,播种后显示出遗传性病变或程生理性病变。如白化苗、先天不孕等。

植物病理学主要是研究病原生物。

3 症状

植物生病后所表现的病态或其外表的不正常表现称为症状。也就是形态病变。植物病害的症状比较复杂,类型比较多,变化也比较大。由于症状肉眼可见,而且是病害最直观的表现,所以在诊断上有重要的意义。

4 经济观念

上面所说的是生理学、生物学观点下的病害概念,但并非凡是具有病理变化过程的都称之为病害,还必须从经济观点认识病害。

定义中不难看出,对人类而言,所谓病害需要造成一定经济上的损失,也就是说其病理变化过程的结果只有当造成人所需产品的产量下降和品质降低时,才称其为病害。

如果这种病变过程其结果对人没有损失,甚至对人有益,也不包括在我们植物病害研究范畴。如茭白黑粉病、韭黄、蒜黄、郁金香花叶病(病毒所致)等;

当然,从植物本身而言,病害概念不应加进经济学观点。

5 生态观

进一步从生态观点分析病害,我们可以看出,环境因素中,非生物因素有些是植物生存所必需的,如水分、光照、无机营养,但若强度或浓度过高或过低,超过了植物自调节范围,便成了致病的因素;对于非需要的也如此;在生物因素中,可分为对植物有益(豆科植物根瘤菌)、有害、中性三大类,对于有害生物,在自然生态系中,它与寄主植物协同进化,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但在农业生态系中,由于人类的干扰,大面积单一品种种植,病害就发生了。所以,病害可以看作生态失调的现象。

6 个体和群体

病害总是在植物个体或个体的局部上的具体表现的,而病害的损失往往是以群体受害为基础的,只有正确理解个体和群体的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病害的概念。


综上所述,病害的实质:

1 有害环境因素(生物的和非生物的)的作用;

2 动态连续的病理变化过程;

3 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第二节 植物病害形成的原因

一、几个专业术语:

1 病原(因)(Cause   of Disease):引起植物生病的直接原因。

2 寄生物(parasite):以寄生方式为生活的生物,或寄生于其他生物的生物。

3 寄主(Host):被寄生物所寄生的生物;

4 病原物(Pathogen):引起植物病害的生物的统称。

5 病原菌:真菌、细菌生物性病原物称之为。

二、植物病害及其病因分析

1 病原

1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中主要是寄生于高等植物的多种真菌、病毒(类病毒)、细菌、植原体、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它们是寄生物,也是病原物。涉及整个生物界。

由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能够传染,因此,将这类病害称作侵染性病害,或传染性病害,或寄生性病害。如小麦条锈病、烟草花叶病、白菜软腐病、泡桐丛枝病、大豆根节线虫病和菟丝子害等;

2非生物因素:如营养元素的缺乏或过量、温度失调、水分失调、盐碱和有毒物质或有害气体、光照过强或过弱等;

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不能相互传染,因此,将这类病害称作非侵染性病害,或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

对于非侵染性病害来讲,由于各种植物对环境条件的反应不同,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只有那些对不利环境因素较敏感的植物才会生病,因此,非侵染性病害发生的原因是两方面的,即不利的环境因素和植物对这些因素的反应。

2 感病寄主

不同植物种类、品种、品系或个体间对病害的表现不一,其发病程度、轻重也就不一。只有那些感病寄主植物在大面积种植下,病害才会大流行。

3 环境条件

有适宜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包括自然环境和栽培条件);

植物病害的发生是寄主、病原物、环境条件三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病害三角)。但对某一些或某种植物病害而言,三者不是等同的,有主次之分,要区别对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如小麦条锈病发生条件:大面积单一的感病小麦品种;

适宜的环境条件(北京地区4月上中~5月上的降雨);

越冬菌源(或大区流行的越冬菌源);

小麦赤霉病:南方,菌源大量存在,小麦品种间抗病性差异不明显,病害发生主要决定于扬花——糊熟期的降雨。

4 人对病害流行的干预作用(病四角关系)

70年代初,美国玉米小斑病大流行,是因大面积种植单一的不抗T小种的玉米品种所致,导致病害大发生,损失惨重。

人的经济、社会、商业、文化交流等活动,携带传播病害的事例屡见不鲜,如:

甘薯黑斑病,日本侵华传来;

澳大利亚的小麦条锈病;

苹果黑星病,接穗传播等;

品种的引进、调运等,如水稻白叶枯病的北移;

三、植物病害的症状及其类型

症状symptom):植物生病后所表现的病态。包括病状和病征。

病状:感病植物本身所表现的不正常状态。

病征(sign):病原物在感病植物病部所形成的结构或特征。

症状是植物病害诊断的主要依据之一,为此,了解植物病害症状类型,掌握主要病害的典型症状,是进行病害初步诊断的重要一环。

1 病状类型

感病植物本身所表现的不正常状态,即病状,可归纳为五大类型;

1变色discolour):

植物被侵染后,细胞色素发生变化而引起的表观颜色变化。细胞并没死亡。

变色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其次为果实和花上。甚至全株。

常见变色有两种。

A 均匀变色:主要表现为褪绿、黄化、白化、红化、银叶等;

褪绿:叶绿素减少,叶片均匀变浅绿色;例:缺N,盐碱危害;

黄化:叶绿素减少,叶黄素增多,叶片变黄;例:小麦黄矮病——桔黄色;苹果黄叶病,缺Fe

红叶:花青素增多。例:小麦红矮病,桃红叶病(病毒病)

银叶:叶片变成银灰色,且表皮与叶肉分离;例:苹果银叶病;

白化:呈白色;例:玉米缺Z的白苗;

B 不均匀变色:主要表现为花叶;

花叶:叶肉色泽浓淡不均,呈斑驳状;例:马铃薯花叶病;苹果花叶病(病毒病)

条斑、条纹:例,水稻普通矮缩病——叶脉平行条状;

明脉:主脉、支脉呈透明状,叶肉呈绿色;如苹果花叶病;

2坏死(necrosis)

寄主植物细胞、组织死亡,但仍保持原有形状。受害部位不同,表现不同。一般颜色变褐或后期变灰白色,病斑形状有多种。

A 各种斑点(spot)

角斑,如棉花细菌性角斑病;黄瓜霜霉病;

条斑:玉米大斑病(条斑,呈梭形)

网斑:花生网斑病

圆斑、轮班:番茄早疫病;苹果圆斑病;烟草环斑病;柿子圆斑病;

B:枯斑:

穿孔:桃细菌性穿孔病,桃褐斑穿孔病;

叶枯:日灼病;

稍枯:嫩芽枯死;

立枯:幼苗茎基部枯死,倒伏或不倒伏;

猝倒: 黄瓜猝倒病

3腐烂(rot)

寄主组织坏死,分解、腐败,根、茎、叶、花、果均可发生,尤其是幼嫩多汁的组织更易发生;

腐败常伴有气味,有的还有流胶产生;

腐烂又分:

A 干腐:水分及时散失、组织干缩,例玉米干腐病;

B 湿腐:水分不能及时散失,苹果腐烂病,棉花烂铃病;

C 软腐:中胶层先受到破坏,细胞离析后再分解,如瓜、果、蔬菜的软腐病;

根据腐烂发生的部位,又可分为根腐、茎腐、果腐、花腐、种腐;

4萎蔫(wilt)

植物根茎维管束受到破坏,而皮层组织完好,出现由于水分供应不及,不可呢的凋萎现象。

枯萎:发展较慢,轻者萎蔫,重者枯死,例棉花黄、枯萎病;

青枯:迅速凋萎死亡,而叶色仍呈绿色;如茄子青枯病;马铃薯青枯病等;

5畸形 (malformation)

寄主细胞、组织受到抑制,或促进增长,局部或全株表现畸形。

矮化、矮缩:缺素、病毒;玉米粗缩病;

丛生、丛枝:泡桐丛枝病;

器官变态:谷子白发病,枣疯病;花变叶;

卷叶、蕨叶、扁枝:国槐带化病;

徒长:水稻恶苗病;

肿瘤:葡萄根癌病,大白菜根肿病等;

2 病征类型

症状的另一方面为病征表现,根据病原物各种形态、结构表现,也可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A 霉状物:霜霉、灰霉、青霉(各种霜霉病,番茄灰霉病、苹果青霉病)

B 粉状物:白粉、黑粉、黄粉(白粉病、黑粉病);

C 锈状物:锈病;

D 颗粒状、点状物:炭疽病、白粉病后期的闭囊壳;

E 絮状物:水稻绵腐病(烂秧)、苹果白娟病;

F 菌核、菌索:油菜菌核病、小麦纹枯病、苹果紫纹羽病;

G 溢脓:杨树细菌性溃疡病;

H 管状物:苹果桧柏锈病。

3 症状的复杂性

症状是一定环境条件下,病原物和寄主相互作用的最后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相对稳定性。为此,症状是病害诊断的主要依据之一。但由于植物病害是复杂的大系统,环境条件多变,植物种类和病原物种类多,增加了症状的复杂性。

1不同生育期、不同环境条件症状不同

如:谷子白发病,第一烂芽、幼苗和3-4叶片灰白;

不抽心叶,不能正常展开,象一杆枪,呈白色——枪谷、白尖。

心叶破裂呈丝状——白发;

抽穗畸形,小花内外颖卷曲——刺猬头;

苹果锈果病:锈果型

花脸型:

混合型:

2同症、异症

同症:不同病原物引起相同的症状;如黄叶病(缺Fe,病毒);桃穿孔病(细菌性、褐斑穿孔、霉斑穿孔)

异症:同一病原物引起不同的症状:如苹果——桧柏锈病;

3潜伏侵染、隐症

潜伏侵染:有些病害侵染后不表现明显症状,苹果腐烂病;

隐症:有些病毒病害的症状因高温而消失的现象。(带毒者、体);

4复合侵染

多种病原物同时侵染同一寄主植物的现象。如TMVPVX混合侵染番茄,造成褐色条斑。生物性病原与非生物性病原混合侵染。

四、植物病害的分类

植物病害的分类方法很多,每种分类方法都有其作用和目的意义。主要有6种:

1 根据病因分

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用于区别病害两大类型)。

2 根据病原物分

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等,以反应同类病原物所致病害的共同特征;

3 根据症状分

叶斑病、腐烂病、萎蔫病、白粉病、锈病等,说明病理解剖上的变化和病害发展过程,有利于诊断;

4 根据受害部位分

根病、叶病、果病、花病、种子病害等;说明发病的共同部位,有由于诊断;

5 根据病害传播方式分

气传病害、土传病害、雨传病害、虫传病害等;便于制定防治策略;

6 根据寄主植物种类分

大田作物病害(小麦病害、水稻病害等)、果树病害、林木病害、花卉病害、草坪草病害、药用植物病害、水生植物病害等;便于了解某一种寄主植物的病害情况;

7 按发病区域分

普发、区域发;

8 按病害来源分

外来、原有;

9 按发病速度分

急性、慢性;

10 按严重度分

流行病、地方病;

11 按发生频率分

常发病、偶发病


五、 对于植物病害的两种不同的观点:病理学的观点与生态学的观点

人们对于植物病害的认识,自上世纪(19世纪)破除了宗教迷信和低等生物自然发生的障碍以后,走上了观察、分析、比较的科学研究的道路。一个世纪以来,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与此同时,在推广应用实践经验和科学知识与病害作斗争的过程中,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这个研究实践取得成绩与胜利的过程中,在人们的思想上形成了这样一种观点;植物病害是一种非自然的、非正常的、坏的现象,研究植物病理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排除或者是消灭植物病害。这是植物病理学中普遍的传统观点,可以称为病理学观点。另一方面,人们在与病害做斗争的过程中,也有一些不成功的经验,甚至失败的教训,从而逐步认识到植物病原物是多变的,难以彻底消灭。近年来又因生态理论观点的广泛的传播与影响,因此在植物流行学中逐步形成了另一种看待植物病害的观点,他们把植物病害看作为寄主植物与病原物之间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它们在生物的群落中可以起到抑制和稳定种群数目的作用,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也有一定的作用,此外,还有可能有其他的作用。总之,病害是生态学系统中众多错综复杂关系中的一个环节,是生态学系统中的一个组成成分,不能单凭人类的利用观点对其作出主观的评价,这种观点有可称为生态学的观点。


对于病害发生发展的原因,两种观点的见解也不同,植物病理学的传统观点着眼于植物个体受害,认为植物发病根本原因是病原物的侵染,寄主的感病和适宜的环境条件也是发病的原因。即所谓的病三角的观点。生态学的观点着眼于群体中的病害状态,认为自然生态系统中病害处于平衡状态或常发的状态,病三角的观点是适用的,但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病害容易成为流行状态,大都由于人类活动干扰,破坏了病害的平衡状态引起,因此,对于病害流行的原因出了病三角之外,还加上人类干扰这个重要的因素,即所谓的病害四面体的观点。


在处理病害问题的战略目标方面,两种观点也不一致,病理学观点的目标是防治病害,排除或消灭病原物,生态学观点的目标是管理病害,在寄主与病原物共存的前提下,建立人为的病害平衡,把病害控制在不致造成经济危害的水平上。

这两种观点区分当然是相对的,对病害发生发展的许多基本规律的认识之上,两种观点是一致的。


板书安排

第二章 植物病害的概念、症状和分类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概念

一、什么是植物病害:不良环境条件和病原生物,植物从生理到组织再到形态发生病理变化,致经济损失。

二、 植物病害的特点:1.病原,2.病变;3症状;4损失;5.生态;6.个体和群体。

二节 植物病害形成的原因

一、 几个专业术语:病原;寄生物;寄主;病原物;病原菌。

二、 植物病害及其病因分析:病原,寄主,环境;人为。 病原——生物和非生物,能致病。

寄主——感病,大面积,单一。

环境——适宜的,对病菌。

人为——活动,经济,社会,军事等

第三节 植物病害的症状及其类型

概念:症状2各方面——病状及病征。

1. 病状类型:5——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类型。

2. 病征类型:霉状物; 粉状物;锈状物;颗粒状、点状物;絮状物;菌核、菌索;溢脓;管状物等。

3. 症状的复杂性:环境、生育期等;同症、异症;潜伏侵染、隐症:复合侵染等。

第四节 植物病害的分类

1. 分类 不用角度、侧面分。从病因,病原、症状,部位,传播。流行,循环,寄主,区域,速度,频率等分。

2.两种观点:传统和现代。

小结

n植物病害的概念?

n植物病害与伤害的区别。病变过程。

n症状:病状、病症及其类型。

n病害发生的原因。两类病害: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及其区别。

n病害三角和病害四面体

n病理学的观点与生态学的观点

n植物病害的分类。







板书



简单说明不同病害概念的表述。



思考

1. 试述植物病害的概念和特点。

2. 植物病害的症状的类型及其特点是什么?

3. 研究植物病害症状的意义是什么?

4. 植物病害症状的复杂性表现在那些方面?

5. 植物病害的类型有那些?

6. 植物病害发生的基本因素是什么?

7. 对植物病害认识的两种观点是什么?


主要

参考资料

1. 许志刚主编. 普通植物病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第三版

2. 曾士迈等著.  植物病害流行学.   农业出版社,1986

3. 方中达主编..中国农业大百科全书植物病理学卷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

4. 章元寿等. 《植物病理生理学》,江苏科技出版社,1996

5. 弗赖伊,W.E.著,黄亦存等译.  植物病害管理原理.  科学出版社,1988

6. 陈利锋 徐敬友主编 《农业植物病理学》(南方本,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5月第一版


备注




关闭窗口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生产类教学实验中心 2013 版权所有

地址:山西省太谷县山西农业大学   电话:0354-6288344   邮编:0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