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群»教学方法
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群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类课程,在课程教学中,结合人才培养目的,教学上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目标,在教学手段上采用了现代化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式教学、强化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和教学与研究结合等,来充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本科生人才的培养质量。
第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现有的条件和实验基地的基础上,再增加教学实践的场所,如山西农科院的果树所、作物所、高粱所、棉科所等科研单位联系,及时了解病害发生动态。根据作物病害发生的季节性,我们每章应安排理论课与实验课的同时,结合教学实习尽可能现场上课,如玉米病害,我们应先到现场熟悉病害症状和发病环境,然后进行课程讲授,再通过实验进行巩固。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二,集体授课与个别辅导相结合。集体授课是主体,在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时,要帮一些对本课程有兴趣的同学开“小灶”,把他们逐步引导到将来从事植物病理事业中去;对一些成绩较差的同学,要注意跟踪其学习过程并耐心辅导。
第三,启发式教学。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局面,形成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的良好氛围,实现教与学的交融。在课堂教学中以讲重点、难点、有争议问题和新进展为主,为了化难为易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试图以提问的方式把课堂内容贯穿起来,在轻松和幽默的氛围中进行教和学。对于一些具有辨证思维的题目让学生思考,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辩论,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第四:教学与研究结合。在教学中注重科研实践,注重讲授生态学、分子植物病理学、生物防治等概念和理论,如在讲授果树腐烂病的防治时,介绍由本学科曹挥教授研制的植物源农药的防治效果及相应图片。并通过网络、电视、图书资料等媒体随时了解相关学科的科研动态,结合教学内容讲授给学生。
第五:现代化教学手段。课程群所有的子课程均有一套完善的多媒体课件,把大量高质量的症状图片、病原菌图片、科研动态的成果等展示给学生。在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资助下,农病教学课题组经过近1年的努力,建立了农病课程群教学网站。在新建网站中有课程简介、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实验课程、习题题解和参考资料等内容,方便学生和对植物病理学有兴趣的外界人士自学的网络资源。并设置一个在线解疑窗口,对登陆网站的学生或农业生产者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给予解答,该窗口可以上传希望解答的文字和图片问题,植保学院有经验的老师将定期和不定期的上网答疑。
同时,利用网络技术,在课件中多穿插教学短片和病害发生规律的FLASH,更生动、直观和形象地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表达出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课件制作中要注重不断改进课件内容,补充新概念和新理论,并较多地运用动画、录像和实物图片的演示来解答课程内容中的难点和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