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种群?什么是种群生态学?种群与个体、群落是什么关系?
种群(population)是指一群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个体的集合,它不仅是自然界中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而且也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单位,是一个具有信息传递、环境适应与反馈机制的自我调节系统。
种群生态学种群生态学( population ecology)是研究种群的生态学,即从某种意义对一个种的地区群体作为研究对象。种群生态学是在个体、种群、群落中,以种群为研究对象的生态学分支。
种群由同种的个体组成,多种种群构成群落。所以,昆虫种群是联系个体与群落和系统的桥梁。
2. 为什么要研究昆虫种群的空间格局?如何理解昆虫种群空间格局、时空动态及地统计学三个不同层次?
研究种群的空间格局,不仅有利于发展精确而有效的抽样技术设计,而且也可以对研究资料提出适当的数理统计处理方法,同时对了解昆虫种群的猖獗、扩散行为、种群管理均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种群内的个体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是有一定规律的。由于种群栖息地内的生物和非生物环境间相互作用,使得种群在一定的空间内表现为个体扩散分布的一定形式,这种形式被称为空间格局。
昆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是种群在某一时刻相对静止的一种表现形式。然而,随着时间的变化,种群的空间分布状况会发生变化。
地统计学是一种在地质分析和统计分析互相结合的基础上的一套分析空间相关变量的理论方法,是以区域化变量理论为基础,以变差函数为主要工具,研究那些在空间上既有随机性又有结构性的自然现象的科学。
3. 种群数量动态Logistc模型中各参数的生物学意义如何?如何理解环境阻力N/K?
Logistic增长模型就是“S”型曲线模型,其中有几个重要参数。K值,r,K/2值。K值是环境容纳量,简单得说是某一环境能容纳的某一物种的最多个体数。而K/2值是“S”型曲线的中间位置,也就是K值的一半,r为种群瞬时增长率。
(100)(1-N/K)是表示环境阻力大小的一个量,该数值大说明环境阻力小,种群个体增加较快;该数值小说明环境阻力大,种群个体增加较慢.
4.如何理解种群稳定年龄组配?
年龄组配:指一个自然种群中各发育阶段和同一发育阶段的不同发育进度的数量比。种群稳定年龄分布(或稳定年龄组配)反应的是种群中各年龄组个体的数量。如果种群中幼体组比例较大,则预示着种群的兴旺、发展;若老年组比例较大,则预示着种群的崩溃、灭亡。
5.昆虫种群的生态对策与害虫的治理、益虫的饲养的关系?
根据r-对策者和K-对策者的特点,其种群的发生发展具有不同的规律,对制定不同对策类型农林有害昆虫的综合防治策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般r-对策类型的害虫的繁殖力较高,大发生的频率也高,在种群遭受环境或人为干扰后的恢复能力强,能迅速从低密度上升到高密度,许多种类迁移迁移能力强。所以,此类害虫常具有暴发性的特点,虽也有天敌侵袭,但在害虫大发生之前天敌的控制作用常比较小。因此,对于这类害虫除应注意农业防治的措施外,化学防治仍是控制其大发生的主要手段;在治理上可以考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并重的综合防治策略。因为对于r-对策类型的害虫,如果单纯使用化学农药,特别容易产生抗药性的问题,而单纯利用生物防治,也由于此类害虫的高增殖能力,往往不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特别是在r-对策类型害虫大发生的情况下,化学防治可以迅速降低其种群数量,同时也应保护利用和释放r-对策类型的天地昆虫,以发挥其生物防治的控制效应。
K-对策类型的害虫,尽管其繁殖能力较低,种群密度常处于较低的水平,但它们仍然可以成为重要的害虫。一是当它们直接危害农林作物的花、果实和枝干等,会直接造很大的经济损失,二是由于此类害虫抵御天敌的能力较强,虫口死亡率低,易于回升。此外此类害虫当死亡率相当高时,其种群便趋向于消失。因此,针对K-对策类型害虫,其综合防治策略应以耕作防治和培育对害虫有抗性的栽培品种等农业防治为基础,重视采用连年隐蔽性和局部性的化学防治措施,以持续降低其种群数量;在种群数量处于相当低的水平时,应利用天敌、不育防治或遗传防治等措施,便可能达到灭绝的程度。
对于一些属于上述两种生态对策类型中间类型的害虫,利用生物防治往往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利用化学农药来防治这些害虫很可能会造成再猖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