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库 
 专题讲座库 
 素材资源库 
 专业知识检索系统 
 演示虚拟仿真实训 
 试题库系统 
 作业系统 
 考试系统 
关键词
 
当前位置: 精品课程>>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扩展资源>>考试系统>>正文
2008年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试卷答案
2013-12-08 11:28  

山西农业大学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考试试卷(A)

考试科目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考试时  2008.06   试方式  闭卷  成绩      f

 

核总分

 

 

 

 

 

 

 

 

评卷人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    名词解释(每词2分,共20分)

 

1、生态系统(ecosystem)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联系等过程,结合而成的生态单元,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条件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2、昆虫生态学(Insect Ecology)主要是研究和分析昆虫生存、繁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3、种群(POPULATION): 是指在一定的生活环境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个体的总和,是种在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单位

4、生态位(ecology  niche):是由美国学者约翰森提出来的,用以描述不同物种在同一生活小区内可以占据资源的部位。一般强调生物有机体在群落中的功能作用。

5、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它包括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它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和它们形成的过程。

6、年龄组配:是指一个自然种群中各发育阶段(卵、幼虫、蛹、成虫)和同一发育阶段不同发育进度(如各龄幼虫、各级卵、蛹或成虫)的数量比例或所占的百分率

7、群落的优势种;在一个群落中所有物种的种群起的作用有都是不完全相同的。在群落的发育或能量转换过程中,常由于一个或几个种群的数量、大小和在食物链中的地位深刻地影响着自然环境和群落的组成,似乎能决定整个群落的性质,这样的物种称为群落中的优势种。

8、群落的格局:生物在环境中分布及其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结构

9、积温常数:昆虫和其他生物一样,完成其发育阶段(卵、幼虫、蛹、成虫或整个世代)需要从外界获取并积累一定的热能,而完成此一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积累的总热能以发育历期与此期间的平均温度的乘积表示,称为积温常数(k’)。

10、群落多样性(Diversity of community)是群落中物种数和各物种个体数构成群落结构特征的一种表示方法。

 


二、        填空题(30分)

1、根据种群内个体的聚集程度和方式不同,可把昆虫种群的空间格局分为  随机型    聚集型 两大类。在  随机型  中包括  正二项分布    泊松分布  ,在  聚集分布  型中包括  正二项分布(奈曼分布  负二项分布(嵌纹分布) 
2
   嵌纹分布或负二项分布  这是昆虫最广泛的一种分布。

3、昆虫种群的大小和变化速度主要取决于昆虫种群的  内禀增长率(r    环境容量(k 

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着重从四个方面入手,即  基因    物种    生态系统    景观 

5  生物    环境  是生态环境的两类组分,也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

6、害虫预测的方法很多按其基本作法可大致分为三类:  统计法    实验法  观察法

7  期距  就是昆虫两个发育进度之间相距的时间。

8  历期  是昆虫完成一定的发育阶段所经历的天数。

9、选取预报因子的原则:  样本数要足够多  选择因子的数目要恰当  

选择准主导因子

10、抽样方法一般的分类:  随机抽样    顺序抽样    分层抽样

11、灾害程度预测及损失估计是在  发生期   发生量  等预测的基础上进行的。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1/10”定律和“50/500”法则?

答:能流( energy flow ):指在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间能量的输入、转换、传导、消失的过程,它是一个单向流动的过程。2分)

 “1/10定律,即从上一营养级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转化率是10%1分)

50/500法则:隔离种群至少需要50个个体,为保持遗传变异性最好拥有500个个体。2分)

2、简述种及其特点?

答:种的概念:种是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这类种群与其它近似类群有质的差别,并在生殖上相互隔离着,它是生物进化过程中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2分)

种的特点:

A、自然情况下,个体间的自由交配。1分)

B、产生具有生殖能力的后代,并与其它种群生殖上隔离。1分)

C、占有一定的地理分布1分)

3、何为 “3S”系统,三者的相互关系?

答:“3S”系统是指RS (遥感技术)GIS  (地理信息系统)、GPS  (全球定位系统)

RS (遥感技术)指远距离的探测技术用装在平台上的传感器来收集关于一定对象(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再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获得对象信息的技术。1分)

GIS  (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采集、储存、管理、分析和表达与空间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信息系统 1分)

GPS  (全球定位系统)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导航系统,GPS 24颗卫星在两万公里高度构成的卫星群发生的信号确定地球空间中任一位置的三维精确的坐标。1分)

三者的关系:RS GIS信息采集、数据更新的来源,同时在GIS 支持下遥感影像技术处理技术才得以不断发展。GPS的加入,是因为在RSGIS 的综合系统中所处理的空间数据需要有其空间坐标。这三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一个一体化信息处理、信息采集应用技术系统,简称为三“S”技术。 2分)

4、举例说明群落中物种数量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

一个群落是由许多物种组成的,群落的性质除取决于各成员质的特征也取决于量的特征,这些种群在量方面的特征又分为物种数目和各种群中个体数量两个方面。任何一个群落,僻如对一个孤立的海岛上的群落来说,决定种群量的因素,经常有五个:2.5分)

① 历史因素,每个物种移居到这个海岛上来的时间长短。0.5分)

 潜在的移居者的数量。也就是移居者原居住地所拥有的潜在能移居的物种有多少。0.5分)

 离潜在移居物种原居住地的距离。0.5分)

④ 能容纳这些物种的生境大小。0.5分)

 这些物种间的相互关系。如某些种是受抑制正趋于绝灭,还是正在向优势种的方向发展。0.5分)

 

四、计算题15分)

 

下表是一个假设的调查生命表初始数据,请计算并填写完毕。

发育期(x

每一虫开

始时存活数(Lx

死亡

原因(dx*f

每一虫期的

死亡数(dx

死亡率

%qx

存活率

%Sx

卵期

3500

捕食、寄生、自然损失

1500

42.86

47.14

孵化期

2000

捕食、寄生、自然损失

1000

50

50

1~3龄幼虫期

1000

捕食、寄生、自然损失

500

50

50

4~6龄幼虫期

500

捕食、寄生、自然损失

372

74.4

25.6

蛹期

128

灌溉等

 

50

39.06

60.94

成虫

78

性比

(雌/=4654

6.24

8

92

*2

71.76

生育力下降

38

52.95

47.05

全世代

3466.24

99.04

0.96

雌蛾的最大产卵量350,最小产卵量150           (每空1分)

其期望卵量=350*71.76-38/2=59082分)

实际卵量=350+150*71.76-38/2=42202分)

趋势指数=4220/3000=1.211分)

 

 


五、          论述题(15分)

 

论述设计农业害虫综合治理的原则及我国农业的发展趋势?

 

答:设计农业害虫综合治理的原则:以生态系统管理为理论基础,使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以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如作为第二级消费者的害虫天敌、不利于害虫发生的气候因素等)的控害作用,协调运用生物、化学、物理、遗传等防治措施,将害虫的危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并逐渐向着以农田所有有害生物为防治对象的、以利用自然控制因素控害为主的、区域性的综合治理的方向发展。(IPM 10分)

中国的集约持续农业

1.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物质投入水平,这是中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1分)

2.努力提高土地生产率,坚持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高度集约地多维利用土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1分)

3.将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农业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各项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投入效益,并节约和保护资源1分)

4.把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放在重要位置,从宏观上有效加以调控。1分)

5.有效的控制环境退化,尤其要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抗灾能力,使农业持续 发展。把治理与发展协调起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序高效的利用资源,减环境污染和破坏。1分)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