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业大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考试试卷(A卷)
考试科目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考试时间 2012.06 考试方式 闭卷 成绩 f
题 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核总分 |
得 分 |
|
|
|
|
|
|
|
评卷人 |
|
|
|
|
|
|
|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
名词解释(30分)
1. 生态学 是一门多学科性的自然科学,它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
2. 生态对策 昆虫在进化过程中,经自然选择获得的对不同生境的适应方式。昆虫的生态对策是其对生态环境适应能力的体现。
3. 过冷却现象 是指当昆虫体温下降到零度以下时,体液仍不结冰的现象。
4. 群落稳定性 是指群落抑制物种种群波动和从扰动中恢复平稳状态的能力。它包括群落现状稳定性、时间过程稳定性、抗扰动能力稳定性和扰动后恢复平稳的稳定性等4种情况。
5. 数理统计预测 是利用统计学原理,从害虫发生的历史资料中,概括出环境因子与虫害发生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数学模型,然后根据目前环境因子的情况,来预报未来害虫发生的情况。
6. 群落演替 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群落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由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的生态过程。
7.经济损害水平 是指害虫的某一密度,在此密度下,应采取控制措施,以防止害虫密度达到经济损害水平。
8.生物群落 是指在一定地段或一定生境内各种生物种群构成的结构单元。
9.休眠 是昆虫种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对不良外界条件的一种暂时性的适应性。当这种不良的条件一旦消除而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要求时,昆虫便可立即停止休眠而继续正常地生长发育。
10.种群控制指数 是指以被因素作用的种群趋势指数(I′)与原有种群趋势指数(I)的比值。
二、 填空题(20分)
1、昆虫种群的数量变动取决于 种群基数 、 繁殖速率 、 死亡率 和 迁移率 。
2、生态金字塔包括 数量金字塔 、 生物量金字塔 、 能量金字塔 。
3、测定昆虫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的方法有 定温法 、 人工变温法 、 自然变温法 。
4、预测预报按预测内容分 发生期预测 、发生量预测 、 灾害程度预测及损失估计 。
5、常用抽样方法和技术有 估值抽样法 、 分层抽样法 、 阶层抽样法 、
序贯抽样法 、 标记---回捕法 。
6、生命表包括 特定时间生命表 和 特定年龄生命表 。
三、 简答题(30分)
1. 农业害虫预测预报的内容。
a) 预测寄主条件、虫源条件和人为措施等多组合下的害虫发生情况。(1分)
b) 预测上述多种条件组合下害虫发生变化的全过程,不仅限于静态预测,而且要做到动态预测。(1分)
c) 邓预测主要害虫的变化,也能预测次要害虫的消第。(1分)
d) 预测害虫可能造成的损失、防治效果、防治效益及其副作用。(1分)
e) 依据预测结果,可以指导药剂防治,指导栽培措施的实施,指导综合防治。一个成功的预测方案可以帮助人们制定防治策略,指导防治方案的最优化选择。(2分)
2.害虫预测的方法有那些?
A、统计法 根据多年观察积累的资料,探讨某种因素如气候因素、物候现象等,与害虫某一虫态的发生期、发生量的关系,或害虫种群本身前、后不同的发生期、发生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相关回归分析,或数理统计计算,组建各种预测式。(2分)
B、实验法 应用实验生物学方法,主要求出害虫各虫态的发育速率和有效积温,然后应用当地气象资料预测其发生期。另一方面,用实验方法探讨营养、气候、天敌等因素对害虫生存、繁殖能力的影响,提供发生量预测的依据。(2分)
C、观察法 是指直接观察害虫的发生和作物物候变化,明确其虫口密度、生活史与作物生育期的关系,应用物候现象、发育进度、虫口密度和虫态历期等观察资料进行预测,为目前我国最通行的预测方法。主要预测发生期、发生量和灾害程度。此外,昆虫生殖系统的发育观察结果,亦可作出预报。(1分)
3.响昆虫耐寒力的因素有那些?
A、不同发育阶段和龄期耐寒力不同。(2分)
B、昆虫的生理状态不同耐寒力不同。昆虫的耐寒力常因虫体含水量及体内脂肪积累等生理状态的变化而表现出很大差异。(2分)
C、同一发育阶段在不同季节内耐寒力不同。昆虫怕过冷却点在一年中因季节变化而变化,随所气温的下降而降低,耐寒性随着增强。(2分)
4.农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比较有那些不同点?
A、种植的植物单一,其生长发育进度整齐,植物种间的竞争较少,各农田生态系统的分界明显。(1分)
B、以人们选定的种植植物为中心所形成的生物群落中,生物类群贫乏,营养层次简短,食物链环数目少,系统内部自我调节的机能较差,系统的稳定性差,易受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1分)
C、由于种植的植物(生产者)种类单一,数量多,往往导致一些一级消费者(如害虫)数量多,危害重,成为优势种害虫,而需要防治,尤其使用化学防治法,常使这一系统遭到破坏,失去平衡。(1分)
D、种植的植物生长时间短,如一年生的作物,蔬菜和多年生的果树,而使群落的演替时间短或是不连续。(1分)
E、由于系统内的一些产品(如种子、果实、叶、根等)被人们收获而离开系统,故必须采取施肥、灌水等手段。以维持系统中正常的物流和能流,保证高的生产力。(1分)
F、生态系统的机构因社会(人类)的需要、经济效益而发生变化,故实际上农业生态系统是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1分)
5.有效积温法则的应用。
A、预测农业害虫和天敌的地理分布及其在某地一年发生和代数。(1.5分)
b、预测农业害虫与天敌的发生期。 (1.5分)
c、利用于初选保存天敌低温和释放天敌适期。(1.5分)
d、利用于选择和引进天敌。 (1.5分)
四、 论述题(20分)
根据你所学的种群生态学知识,论述一下生命表的特点及其在害虫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1、生命表的概念(4分)
生命表(life table)是指将一定种群的死亡数量、死亡原因、死亡年龄(时间)等资料列成表,以便分析该种昆虫种群生活史过程中引起数量变动的原因。是研究昆虫数量动态的重要方法之一。
2、生命表的特点(8分)
①、系统性:表现在它系统地记录了自然条件下和实验条件下昆虫种群在整个世代从开始至结尾的生存或生殖的情况。(2分)
②、阶段性:表现在它分阶段地记录了各虫态,各年龄或各年龄组的生存和生殖情况。(2分)
③、综合性:表现在它记录了影响种群数量消长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作用形式。(2分)
④、关键性:表现在通过对关键因子的分析,找出在错综复杂的综合因素中的关键因子和关键虫期。(2分)
3、生命表的应用(8分)
①、应用于害虫的数量测报(由描述性的定性的到解释性的定量化的转变)。(2分)
②、 应用于评价各种防治措施对控制害虫数量的作用。除了能精确分析出单项措施在某个特定时刻的防治效果外,还能从整个种群数量变动的估值来评价防治措施的最终效果。(2分)
③、 应用于害虫的科学管理上。(2分)
④、 应用于种群数量变动和模式化表达。即模型的建立。(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