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特色专业-农学>>学科建设>>专业学位>>正文
种业
 

种业硕士专业学位介绍

(种业  095115

一、专业介绍:

种业是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设置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种业科学是一门研究种子产业发展的理论和技术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应用学科,是在种子科学与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学科。

本学科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加工和储藏、种子市场营销、种子管理、种子贸易、种子产业化和种子产业体系及种业发展模式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种业科学的核心内容是种子科学与技术,种子科学与技术是研究种子特征、特性和生命活动规律,提高种子的再生产能力,并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一门应用科学,理论研究包括育种学、种子学、种子生物学、种子生理学等,技术应用包括种子生产、种子贮藏、种子加工、种子检验等,其中技术应用部分也是种子产业的重要组成环节。研究方向有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种子质量控制与提高、种业新技术的示范和推广与种子加工与贮藏。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能"全面发展,具备植物育种、种子生产、种子加工贮藏、种子质量检测、种子营销及其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种子科学与工程相关行业或单位从事研究开发、技术推广、生产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二、培养目标和要求

种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与该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种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种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具体要求为:

(一)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农业,能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服务。

(二)掌握种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种业推广领域现代推广理论和方法,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农业推广理念,能够独立从事种业领域的研究或开发、推广实践、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基本能够较熟练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三、培养方式

(一)采取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外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基本理论课程学习集中在校进行,要求在校学习时间累积不少于6个月或500学时;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培养单位应建立适合种业专业特征的校外实践基地,鼓励采用顶岗实践的方式进行实践研究,实践研究累计不少于12个月。

(二)学位论文实行导师负责制。

鼓励发展学校与用人单位联合培养方式,实行双导师制联合培养模式(双导师制是指1个校内学术导师,1个校外专业实践的导师,由具有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的一种培养模式)。为体现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特色,在职硕士实行双导师制,除我校导师外,还要聘请用人单位符合条件者为副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确定论文选题、完成论文工作。校内导师应该是主要责任人,负责研究生全学程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校外导师一般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入学三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个人培养计划。

在职硕士的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实际,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或是有应用价值或应用前景问题,应有先进性和一定的难度及工作量,论文应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并能体现其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所选的第一门课程计起至论文答辩止,在职硕士学习期限一般为2年,最长不得超过4年。

四、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从事农作物育种、良种繁育、种子质量检验、种子生产、种子加工贮藏、种子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工作,可以在农业植物生产及种子领域从事教学与科研、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行政管理等工作,也可从事农业生产资料的技术推广与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或自行创业。

 

关闭窗口
总访问量:4 5 6 8
日访问量: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以上,16位色以上,IE6以上版本浏览本网站
Copyright@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版权所有@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