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相关站点

【重要农事服务】谷子秋季持续阴雨天气影响及减损收获应急措施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7日 11:09 作者: 点击:[]

近期,我省大部分地区出现连续降雨过程,受此影响,谷子收获推迟,导致谷子植株倒伏、穗发芽、霉变掉粒等一系列问题,同时推迟了麦谷一年两作区下茬小麦的播种。针对当前连续阴雨灾害和生产形势,山西省谷子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原向阳组织体系专家,积极调研我省谷子收获情况并制定应对措施,确保谷子减损收获、颗粒归仓,同时保证谷麦一年两作区小麦适时播种培育冬前壮苗,为明年生产夯实基础。

一、谷子收获情况调研

9月中旬起,山西省谷子产业技术体系多位岗位专家分赴多地,科学指导秋收及防灾减灾工作,全力保障谷子品质与收成。在大同市新荣区与左云县指导长杂谷2922”收获,通过雨前抢收与适时早收相结合,在9月底前基本完成5万余亩收割任务。在晋城市阳城县,根据天气变化,及时调整收获计划,提前组织谷物联合收割机抢收,于106日前完成基地谷子收获。928日指导襄垣县抢收。929-30日,指导沁州黄基地、檀山黄基地抢收。101-2号,省谷子体系首席专家原向阳带领团队成员和襄垣仁达机电有限公司改装调试丘陵山区小型谷物联合收割机,指导抢收。103日,指导河曲县、陵川县谷子抢收,调用履带式收割机进行抢收,目前已完成收获面积800多亩,还有2000亩谷子因降雨无法进行收获。1010日,针对繁峙县部分谷田倒伏与霉变情况,指导农机保养以保障后续作业效率。在孝义基地提出分类抢收方案,针对积水程度和烘干条件差异,分别制定机械抢收、人工收割与及时烘干晾晒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二、谷子秋收应急处理建议及抢收减损技术措施

因连续降雨导致谷子秸秆和谷穗湿度大,在机械收割过程中,应根据谷子田间的实际情况,分类调整收割机类型和作业参数,对谷物联合收割机的割台、扶禾装置、脱粒清选装置等进行改装或调试,实现抢收减损。

1、对于低洼地积水田块,通过挖沟排水或调度排水装置,及时排除田间积水,排水晾田,并尽快选用履带式收割机尽快进行收获。

2、对于田间土壤水分适宜的地块,及时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跨区机械收获,要充分利用未来三天时间,进行人工收获或机械抢收。

3、在机械化收割时,建议农机手减少收割的行数,降低喂入量,改装收割机脱粒清选系统,同时提高脱粒滚筒转速,提高行走速度,降低割台掉穗和脱粒清选时的夹带损失和吹出损失。

4、收获后的谷子,应在通风处晾晒。如果没有合适的晾晒场地,需要考虑采取机械烘干设备进行烘干,但要特别注意烘干设备的调试,选择合适的烘干温度和时间,避免烘干过度。

谷子倒伏

三、倒伏谷子的机械化收获技术

1、选择合适机具,优先选用低割台收割机,割台高度控制在15-20厘米,避免漏割倒伏植株。若倒伏严重,可考虑加装拨禾轮或扶倒装置,增强对倒伏谷子的拾取能力。

2、调整机具参数,将割台的割刀调至比谷穗顶部略低,确保完整收割谷穗,减少损失。适当降低拨禾轮高度,使其贴近地面,增强对倒伏谷子的扶起作用;调整拨禾轮弹齿角度,使其后倾15-30度,便于抓取倒伏植株。降低作业速度,避免因速度过快导致谷子遗漏或堵塞,一般采用低速档匀速作业。

3、确定收割方向,若倒伏方向一致,优先采用顺向收割,减少谷子与割台的摩擦,降低损失。若倒伏方向交错或倒伏角较小(小于45度),可选择侧向收割,但需注意调整机具参数以适应不同方向的谷子。

4、收割前清理田间杂物,避免堵塞割台或影响收割效果。定期检查收割机的割台、输送带、脱粒滚筒等部件,及时清理缠绕的秸秆和泥土。对于倒伏严重的地块,可分区域逐步收割,避免一次性大面积作业导致机具负荷过大。

四、收获后及时晾晒、烘干及加工储藏

抢收时将正常谷穗和未发霉的萌芽谷穗单独收获、单独加工销售。萌芽谷子可以直接烘干用作加工制备胚芽食品,既减少了损失,又增加了保健功能。若有烘干设备,尽快调试运行,选择合适的温度和时间,一般应在40℃以下风干将水分控制在13.5%以下即可,避免温度过高、时间过长引起营养品质等变化;若无烘干设备,可在水泥地面等干燥处晾晒,或根据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的烘干设备信息目录,就近选择适宜的机械烘干设备进行烘干,尽量减少损失。

五、一年两作地区小麦抢时播种

针对一年两作地区谷子收获后要及时进行小麦备耕备播,抢抓农时。收获后及时排除积水、清理秸秆,加快土壤散墒。散墒后及时整地,采取深耕或旋耕,破碎田间坷垃,平整土地。由于连续降雨导致晚播时,麦田适量增施12成底肥,同时选用早熟或中早熟品种,增加播种量(播期每推迟1天亩基本苗就多1万株),提高播种质量保证出苗率,播深以34厘米为宜,避免晚播深播弱苗。播后及时镇压,促进种土密接,提高出苗质量。

转载自山西农民报https://mp.weixin.qq.com/s/wmYzTvUh5XwgjYUZGdiw7A

 

 

下一条:《耕作学》课程开展首场实景教学活动--走出"从书本到田间”的实践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