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库 
 专题讲座 
 演示虚拟仿真 
 试题库 
 作业库 
教学特色
 
当前位置: 精品课程>>普通昆虫学>>扩展资源>>试题库>>正文
试卷1参考答案
2013-12-07 19:40  

试卷1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20)

1、多型现象:是指同种昆虫在同一性别的个体中出现不同类型分化的现象。(2分)

2、世代重叠:多化性的昆虫常由于成虫产卵期长,或越冬虫态出蛰期不集中,而造成前一世代与后一世代的同一虫态同时出现的现象。(2分)

3、滞育:是昆虫长期适应不良环境而形成的种遗传性。在自然情况下,当不良环境到来之前,生理上已经有所准备,即已进入滞育。一旦滞育必需经过一定的物理或化学的刺激,否则既使恢复到适宜环境也不能恢复生长发育。(2分)

4、幕骨:昆虫头部内突形成头部的内骨骼,统称为幕骨。(2分)

跗节式:通常分为2—5个亚节,称跗分节在鞘翅目昆虫中,有些科三对足的跗节数目不同,前、中、后足的跗节数为5—5—4。。(2分)

5、跗节式:跗节式:通常分为2—5个亚节,称跗分节在鞘翅目昆虫中,有些科三对足的跗节数目不同,前、中、后足的跗节数为5—5—4。(2分)

6、protectivecoloration:(保护色)是指一些昆虫的体色与其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以不被天敌发现的现象。(2分)

7、species:物种,种是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这些类群与其它近似类群有质的差别,并在生殖上相互隔离着,它是生物进化过程中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2分)

8、dormancy:休眠,休眠是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当不良环境条件消除时,便可恢复生长发育。(2分)

9、Instar:从卵内孵化出幼虫称为第1龄幼虫,以后每脱1次皮增加1龄,即虫龄。(2分)

10、Larvae:昆虫幼虫或若虫从卵内孵化、发育到蛹(全变态昆虫)或成虫(不完全变态昆虫)之前的整个发育阶段,称幼虫期。(2分)

二、简答题(20分)

(1)简述昆虫纲特征。

1、体躯的若干组成环节明显地分段集中,构成头部、胸部、腹部3个体段;(2分)

2、头部具有1对触角和3对口器附肢,通常还具有复眼和单眼,因而是昆虫感觉和取食的中心;(2分)

3、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生有3对足,大多数昆虫在成虫期一般还生有2对翅,因而是昆虫运动的中心(2分);

4、腹部通常由9至11节组成,是生殖与代谢中心,其中包括生殖系统和大部分内脏,腹部末端多数具有转化成外生殖器的附肢,无行走用的附肢。(2分)

5、在一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通常需要经过一系列显著的内部及外部体态上的变化(即变态),才能转变成性成熟的成虫。(2分)

(2)简述昆虫胸足的类型及代表种类。

胸足的构造类型可以作为分类和了解昆虫生活习性的依据之一。常见的昆虫胸足类型有以下几种:1、步行足,代表昆虫有:蝽、瓢、叶甲、蜚蠊、步甲;(2分)2、跳跃足,有:蝗虫、螽蟖;(2分)3、开掘足,有蝼蛄、金龟子(2分);4、捕捉足,有螳螂、螳蛉、猎蝽;(1分)5、携粉足,有蜜蜂;6、游泳足,有龙虱、仰蝽、负子蝽;(1分)7、抱握足,是雄性龙虱所特有;(1分)8、攀悬足,虱类所特有。(1分)

三、绘制昆虫通用假象脉序图,并标明各纵脉的名称。(20分)

(绘出脉序图12分,能标明各纵脉名称加8分)

四、以两点特征,区分下列各组昆虫(成虫)。(20分)

虎甲

蟋蟀

盲蝽

Muscidae

Pieridae

步甲

蝼蛄

网蝽

Drosophilidae

Papilionidae

虎甲:头部比胸部略宽,唇基宽达触角基部;(2分)

步甲:头部比前胸狭,唇基不达到触角基部。(2分)

蟋蟀:足遗传节多为3节,尾须长而多毛;(2分)

蝼蛄:前足粗壮,胫节阔,有4齿,跗节基部有2齿。(2分)

盲蝽:体小至中形,膜质区基部翅脉围成2个翅室;(2分)

网蝽:体小而扁,体长多在5毫米以下。(2分)

Muscidae:蝇科,体粗壮,鬃毛少,多灰黑色或具黑色纵条纹;(2分)

Drosophilidae:果蝇科,体小,黄色;(2分)

Pieridae:粉蝶科,体等大小,通常白色、黄色或橙色;(2分)

Papilionidae:凤蝶科,有前胫突,后翅只有一条臀脉。(2分)

五、论述昆虫变态类型,并写出昆虫各目的变态类型。(20分)

答:昆虫由幼虫期状态转变为成虫期状态的现象,称为变态。(1分)昆虫在进化过程中,随着成虫与幼虫体态的分化,翅的获得,以及幼虫期对生活环境的特殊适应和其它生物学特性的分化,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变态类型。

(一)增节变态,是昆虫纲中最原始的变态类型,节肢动物中的三叶虫纲、甲壳纲及多数多足纲动物的胚后发育都属于此种变态类型,主要变态特点是,幼虫期与成虫之间除身体大小和性器官发育程度存在着差异外,腹部的节数随着脱皮次数的增加而增加,这种变态在昆虫纲中仅见于低等的无翅亚纲中的原尾目昆虫;(2分)

(二)表变态,也属于原始变态类型。其特点是,幼体与成虫之间除身体大小、性器官发育程度及附肢节数等有变化外,其它生物学特性并无明显差别,故又称为无变态。此类变态至性成熟的成虫期仍能继续脱皮,因而保留了节肢动物祖先遗留的特征。属此类变态类型的包括无翅亚纲中除原尾目以外的弹尾目、双尾目、和缨尾目;(2分)

(三)原变态,是有翅亚纲中最原始的变态类型,仅见于蜉蝣目昆虫。其变态特点是,从幼虫期转变为真正的成虫期需要经过一个亚成虫期。亚成虫的外形上与成虫相似,性已发育成熟,翅已展开,并也能飞翔,但体色较浅,足较短,多呈静止状态。亚成虫历期较短,一般经1至数小时,即再进行一次脱皮变为成虫。属此类变态类型的包括蜉蝣目昆虫;(2分)

(四)不完全变态,是有翅亚纲外生翅类(除蜉蝣目外)的各目昆虫具有的变态类型。其特点是胚后发育经过幼体和成虫2个虫态,幼虫时期体外发育。不完全与原变态的主要不同点是成虫不再脱皮,幼体无腹足、属寡足型。又可分为3个类型(3分)。1、渐变态,特点是幼体与成虫在体形和习性栖息等方面都很相似,但幼体的翅发育还不完全,称为翅芽(一般在第2----所以转变为成虫后,除了翅和性器官的完全成长外,在形态上与幼期没有其它重要差别。常见的如直翅目、螳螂目、等翅目、蜚蠊目、半翅目、同翅目等昆虫(2分),2、半变态,特点主要是其幼期营水生生活,成虫陆生,成虫与幼体器官、呼吸器官、运动器官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化现象,以至成幼体间的形态分化较显著,常见的如蜻蜓目等昆虫,(2分)3、过渐变态,为缨翅目、同翅目中的粉属科和雄性蚧类具有的变态类型。其特点是若虫与成虫均陆生,形态相似,但末龄若虫不吃不动,相似全变态的蛹,故又称为伪蛹或拟蛹。(2分)

(五)全变态:全变态类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不同虫态,为有翅亚纲内部翅昆虫所具有。全变态类昆虫的幼虫期与成虫不仅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上很不相同,而且大多数情况下食性与生活习性等方面也差异很大。蛇蛉目、广翅目、脉翅目、鞘翅目、捻翅目、双翅目、长翅目、蚤目、毛翅目、鳞翅目、膜翅目等属全变态昆虫。(4分)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