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 昆虫种群生命表的组建和应用
一、实验原理
通过实验,熟悉昆虫生命的基本类型、生命表的组建及其分析方法。
生命表是按照种群生长时间,或按照种群年龄(发育阶段)的顺序,系统记述种群的死亡率(生存率)和生殖率的一种方法。种群生命表主要有特定时间和特定年龄两种形式。
特定时间生命表 在年龄组配稳定的前提下,以特定时间为单位间隔,系统记载种群生存率、生殖率的生命表。这种生命表适用于世代重叠的种群。人口调查中常用此种生命表,特别适用于实验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可用来估计:①种群的内禀增长率,相应的周限增长速率λ,净增殖速率R;②可以用来建立种群模型——指数增长模型和Leslie矩阵模型。
特定年龄生命表 是以种群的年龄阶段(虫态、龄期)作为划分时间的标准,系统观察记载不同发育阶段或年龄区组中的死亡率、死亡原因以及成虫阶段的繁殖数量的方法。这种生命表适用于世代不重叠,虫期清楚的种群,特别适用于自然种群。通过这种生命表,可以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关键因素、关键虫态;亦可以估算种群趋势指数和组建预测模型。
特定年龄生命表又分为生命期望生命表和生殖力生命表两种形式。前者主要用于人类生命表,后者常用作昆虫生命表。本试验采用生殖力生命表和生命期望表两种形式。
生命表的组建,有下列几项;
x——按一定时间划分的期限(如日、周、月等);
lx——在X期开始的存活数,观察所得;
dx——在X期限内(x---x+1)的死亡个体数:dx=lx-kx+1
qx——在X期限内的死亡率,常以100 qx或者说1000qx表示之,

Lx——在X 到X+1期限内的平均存活个体数,

Tx——自X期限后的平均存活个体数的累计数:

ex——在X期开始时的平均生命期望值或平均余生

mx——在X期限内存活的平均每个雌成虫所产生的雌性后代数。
根据生命表资料,可求出种群的下列几个参数:
净增殖率
世代时间
内禀增长率
周限增长率

年龄特征生育率 fx=Sxmx
存活率
射影矩阵
生命表数据获取方法(以特定时间生命表为例)
编制特定时间生命表,关键在于取得lx和mx两项数据。可以通过实验种群法或自然界种群抽样调查法获得。实验种群法包括田间接种法(钻蛀性种群采用1 次接种,分次抽样法,外露性种群采用1次或多次接种,多次抽样法)和室内饲养法(单头处理)两种方法。
二、实验材料
桃蚜、油菜叶,直径为1厘米的小纱罩,小毛笔、温箱、培养皿。
三、实验步骤
1、每人剪5张油菜叶,叶柄插入培养皿中的水培液内。
2、每张叶片接初生若蚜4头于油菜叶背面,并用小纱罩将蚜虫单个罩住。置于20℃,光周期14:10的培养箱中。
3、隔天观察记载罩内蚜虫的蜕皮及死亡情况,直至最后1头蚜虫死亡。
4、待到成蚜时,注意记录每两天内蚜虫的生殖数量,并将每次初生若蚜用毛笔挑去,罩内始终保留开始接种的蚜虫。
5、组建生命表, 整理原始记录数据,以全班的平均结果组建挑赤蚜种群特定时间生命期望表。
表1 生命表测定结果记录明细
虫号
日期 |
1 |
2 |
……………… |
20 |
备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记载说明:按脱皮情况记载虫龄;产仔数
表2 各虫态存活数和产仔数隔日记载表
日期 |
1龄若虫 |
2龄若虫 |
………… |
成虫 |
产蚜数 |
备注 |
|
|
|
|
|
|
|
┇
┇
┇
┇ |
|
|
|
|
|
|
表3待测种群生命期望表
结合成蚜年龄特征繁殖力mx,组建桃蚜种群生殖力生命表。
表4 桃蚜种群生殖力生命表
四、实验作业
1、根据生命表信息,建立桃蚜种群指数增长模型和矩阵模型。
2、建立桃蚜生存曲线并分析其结果。
3、编制生命表必须满足什么样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