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人生态度的变化
大学教育不同于小学和中学教育,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教育的复杂性和学习的主体性。相对于局限在学校和家庭的小学和中学教育,大学教育是多种不确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不确定性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环境这三个方面。大学是青年人性格塑造、自我养成以及未来规划的关键时期。“流水线作业”的批量生产显然不适合大学教育。大学教育应具备的特点是直接和务实,全方位地帮助大学生认识自己,塑造自己,提高自己。尤其是针对农科类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书本的这种平面式教育方式明显是不够的,需要一种更加立体、全面和开放的教育模式。“三维互动”教学模式经过16年的研究实践,探索出了一种适合于农科专业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不论是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还是人生态度都有较好、较大的影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立足于学科本身,学生们也真正地对“三农”甚至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一)学习态度的转变在学习的态度上,从在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种被动的学习,转变为引导学生以自我为主体的自觉主动学习,真正地学会学习;从出了课堂就变“聋子,哑巴”的平面学习,转变为充分调动眼、耳、口、手、脑多种途径的全方位学习;从只会“纸上谈兵”,不会实际操作的理论空想家,转变为走进农田、走进农村、走向现代农业的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实干家。
1.由“被动”向“主动”转变
植保021班陆俊姣:在“三维互动”模式的带动下,我收获最重要的是科研兴趣与探索科学的精神。
植保052班陈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要学会了方法,问题就不是问题,而是驱动力。
植保071班曹雪:“三维互动”的教学模式,带给我们学生的绝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新鲜课程的经历,它更多的是改变了我们对学习和探究的态度,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不得不”变成“想要去”,我们从中所学习到的点点滴滴都是最实用、最有价值的。更重要的是,通过“三维互动”的教学模式,我们深切的领悟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做任何事都不能“纸上谈兵”,尤其是涉农专业的人,更应该注重科研与实践相联系,才能更好的发展下去。
植保071班孙元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只是搬运工,依此发展,知识就是死的,其价值也是有限的。而在“三维互动”教学模式中,知识在传递的过程中带着足够的动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我们在过程中发现自己,有充分的力量发挥自己、展示自己,一次又一次唤醒我们内心的热情、一次又一次驱动着我们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这样的知识本身就活力四射,并会产生新的知识,其价值无穷!“三维互动”教学模式,形式上是人与人的互动,实质上是点燃学生内心的发动机,从启动—驱动—运动,使每部车不断产生新的力量,看到新的方向,坚实而有力地驶向科学的前方。
植检071班周硕:科研训练,一部分是创造知识,即创新、发现和发明,是探索未知事实及其规律的实践活动;另一部分是整理知识,即对已有知识分析整理,使其规范化、系统化,是知识继承的实践活动。
植检091班梁佳:“三维互动”像是一阵清泉,悄悄地流进我们的心中,改变着我们,润物无声。
植保101班刘骉:我们不光是课程的参与者,也让我们有了主人翁的意识,我们真正成为了课程的主人,真正主宰了我们自己的课程。
植保102班刘小青:过去的我们“老师全堂灌,学生全堂听”。而现在我们就像是一条鱼,从鱼缸回到了大海。以前的我们吸收的所有养分都是来自于老师给我们创造的鱼缸,现在“三维互动”教学就是那无边无际的海洋,只要我们愿意,整片大海都属于我们。
植检101班茹超界:老师们不再拘泥于灌输知识,取而代之的是传授技巧。通过给予学生一个目标,让学生为这个目标去自己学习,亲自实践。学生会犯错,但犯的错越多,也就代表学的越多。成果得到肯定也就让学生获得了自主学习的自信,这股自信才是打破知识枷锁的关键。“三维互动“教学模式传承了教育最初的理念:让学生自主学习。
植检1101班郭欢:老师更像是引导着和促进者,而我们成为了“跳起来摘桃子的人”而不是“盛桃子的筐”。
植检1301乔敏:在这个课堂上,我们不但学会了很多知识,而且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自己查资料,分析资料,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创意。
2.由“单一”向“多维”转变
植保052班陈伟:“三维互动”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认为教育质量是高校教育的生命线,通过自己丰富的科研经历,探索出了一套适合高校高年级学生的群体研讨式教学法。
植保061班李娜:“三维互动”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团队合作的精神。使学生能够有兴趣的学习,提出创新性的想法,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学习能力和整体素质得到提升,有助于接受新的挑战和任务,解决新的问题与困难。
植保071班曹雪:我们晚上聚在大操场上排练自己编好的节目时,我们有争议、有改进、有完善,但我们更多的是学会如何在团队中和谐相处、为共同完成既定目标而努力;当我们所有小组交流讨论的时候,也许当下想的是争当第一,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如何在众多人面前从容自信的展现和表达自己。
植保081班简松:轻松而有效地工作——激发内源动力,注重团队精神。团队合作的愉快,这远比一个人的战斗来得精彩的多。
植保091班贾晓婷:不一样的教学方式,不一样的考试内容,不一样的考试形式,让我们用我们的创新、合作、团队精神来展现了不一样的自己,收获了欢笑、汗水、团结和荣誉。
植保101班吴兰军:对知识的全方位学习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
植保102班张晓阳:“三维互动”教学模式对我们大学生学习专业课有很大的帮助,这种交流展示会的互动模式让我们印象深刻,开动了我们的创新能力,增加了知识的储备。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每个人都在为团队出谋划策,没有我们做不到的,只有我们想不到的。
植保1102陈菲:从被动加入到主动探索,我被他们的热情和重视程度打动了。我开始想和大家一起体会辛苦的劳动,再享受成功的喜悦,不然我凭什么呆在我们组?!我开始去深入了解这个项目,积极参与每次讨论。看着我们自己排版的宣传页,一字一句编写的三句半和顺口溜被油墨印在纸上的时候,心里的高兴远远的超过了绞尽脑汁的累。大家一起出点子,一起否认一个又一个“不靠谱”的想法。这次其实收获是很大的,让我感受到团队合作的愉快,这远比一个人的战斗来得精彩的多。
植检1101班陈泽林: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我们应该学会通过其他途径获取知识,消化知识。
植检1101班赵捷:经过这种全新模式的启发,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状态。打开思路,冲破室内的禁锢,尝试多样的学习渠道将会成为我今后学习改进的一方面。
植检101班袁保明:在多种途径的学习中,我发现有时学会倾听别人的思维,然后整理加工也可以成为自己的,这样进取的方式也是很好很快的。
植检1201班郭永福:“三维互动”这种“学习+探索+创新”的作业极大地调动了我们探索农业的积极性,也收获了很多书本里学不到的经验、知识。亲身经历后才知道每个人在某些方面有巨大的潜力。
植检1202班李平旭:“三维互动”教学模式不是在教我们一门知识,而是在教我们如何获取知识,如何思考问题,这种课程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有益的,我们不仅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了解了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尝试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完全自主查找资料、分析资料、独立思考、锻炼了我们的领悟能力。
3.由“理论”向“实践”转变
植保071班曹雪:通过“三维互动”的教学模式,我们深切的领悟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做任何事都不能“纸上谈兵”,尤其是涉农专业的人,更应该注重科研与实践相联系,才能更好的发展下去。
植保081班田奥:学习到的知识能够在生活中将所学化为所用才是融会贯通的升华表现。
植保101班陈阵:理论与实践之间需要的是我们的兴趣、热情以及伴随产生的不同于别人的敏锐“嗅觉”。
植保1102班王杰:对于农科专业这类实践性十分强的专业,纸上谈兵是完全行不通的。
植保1202班刘晓倩: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带有目的性、实用性。
植检1302班李玉莹:这门课程考查的不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要求我们学会应用,让学到的知识“活”起来,思考如何才能运用到农民的生产实践中。
(二)专业志趣的升华对“三农”问题的正确认识是现在大学生十分欠缺的,在农科高校同样如此。学农不识农、学农不爱农、学农不事农,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农业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础,青年人作为国家发展的主要动力,更凸显了大学生对“三农”问题认真思考的重要性。在课程的学习中,学生们通过到农村、农田进行实地调研,实听、实看、实感受,对“三农”问题有了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并且也大胆地提出自己对农业发展的建议和想法。
1.明确了专业方向
植保981班徐进:“绿色防控,服务农林”。
植保091班周鹏飞:“支农益农,传播文明”。
植保091班李春鑫:扎根农田,服务农民或许就是我们的责任。农业需要有知识,有勇气,以蔑视世俗的胸襟,投身于中国未来农业发展的年轻人。
植保101班毛本前:专业术语不再那么高深莫测,到了田间也脱去了华丽的外表,它终究是要亲近土地的。通过这次教学活动使我感受到城镇一体化进程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将农民从土地解放出来,培养新时代的农民,将农田统一管理,成片经营,加快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植保1102班王杰:“三维互动”教学模式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学习,课上学、课下做,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学以事农,为三农服务。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也要用实践检验我们学到的知识,纸上谈兵是完全行不通的,我们通过对瓢虫的采集和饲养、昆虫学重要文献的检索、昆虫科学绘图等进行了具体实践的操作,看似简单的问题做起来却并不是那样的简单,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仅仅学到了知识,更多的是个人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同时通过对这门学科的学习,我们体会到农民朋友的淳朴、憨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于农业也同样适用,农民朋友渴望农业科技这一法宝会给他们带来丰收。只有农民富了,国家才能强大。
植检1202班高晓雯:这次研讨课将理论讲解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突出昆虫学在农业生产、科学研究、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室内授课与室外讲解相结合,将部分室内讲解的理论知识转移到室外的实验基地或标本采集现场,通过结合实例的现场讲解,加深我们对知识的理解。
植保1301 姚波:农业兴,百姓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我原本觉得与农业有关的问题离我很远,但通过研讨课我发现,原来我的专业,也能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尽管很小,但是积少成多。
2.坚定了专业志向
植保981班徐进:农业的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这让我更意识到了“生态友好”“生物防治”在农林业生产中植物保护方面的重要性。
植保102班董晓亮:通过“三维互动”教学模式,大家对农业科技的认识有了深刻的领悟。农业科技对农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农民想致富就必须依靠农业科技发展绿色农业,科技是致富的关键和重中之重。
植检1101班赵捷:在平时的学习中,课堂、书籍再加上网络几乎垄断了学生所有的学习途径,但这一次走进田间地头甚至走访到农家,与农民面对面交流,全力汲取这带着土香的真挚讯息,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 ,使命感油然而生的同时,也让我意识到需求指引科研的方向。
植检1202班马妮妮:这次的研讨课,使我巩固了防治梨小的迷向技术,学会了运用所学的原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加强了基本技能的培训。
(三)人生信念的修炼在对人生的态度上,学生开始学会认识自己。从不知道“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我”要怎么做逐渐转变为:认识自我,发掘自身存在的可能性和潜力;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什么事情是自己想做的,什么事情是自己可以做的,做什么事情是有意义的,从而确定自己想要为之奋斗的事业,找到实现梦想的方式,树立持续前进的“风帆”,有勇气、有信心、有能力一路向前。
1.自我潜能的挖掘
植保981班徐进:对知识的吸纳也帮助我们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在讲到昆虫学最新进展时,多次提到了国内“生物防治”的先进理念及技术,也客观分析了我国与国外的差距,“绿色”“生态”“生物防治”几个关键词反复“冲击”着我的头脑,这也影响着我今后所从事的工作。
植检091班韩亚东:如果没有自主学习这样的一个过程,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也不会这么深。
植检091班张亚男: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是主角,我们穿梭在科学和艺术之间,诠释着自己朝气蓬勃的生命。
植检101班冀佳悦:在对课程的完成过程中,更多的是对自身潜力的一种挖掘,它关系到整个团队的荣辱以及我们在社会工作中所应承担的责任。
植检1201吉晋娟:我们无论做什么都要端正自己的态度,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高度,也许我们不会有什么惊人的科研成果,但我们宣传的知识应该是正确的。
植保1202吕文博:我们要敢于猜想,敢于实践,敢于动手,即使失败也不放弃;团队合作十分重要,没有谁可以单独完成这样一个不算小的工程,大家都积极地参与到其中,合作努力着。
植保1202班郑瑞瑞: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明确了自己的学习任务,这是我动力的源泉。在与队员的合作中,我认识到了团队的重要性,只有通过明确的分工,团结协作,才能完成好任务。
植检1201班赵琪:“学习过程中要掌握一种凝练、提升的能力”。学会合作,懂得担当,收获慢慢幸福。明确方向,迎接人生新的旅程。
2.发展路径的选择
植保981班徐进:在思考如何创业的路上,我想到首先我们事业要有发展前景,二是要有自己的特色,三是要有自己的技术,还有要让自己的专业特长得到发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植保991班闫喜中:幸运的是我从事了自己十分热爱的教育工作,然而这份幸运背后原来只是虚无缥缈的当个老师的幻想,可从《昆虫研究法》课起,我自己迈开了有底气的、扎实的脚步,并一步步靠近,豪不夸张地说,这门课程改变了我的人生。
植保001班王利国:对昆虫在各个领域用途的了解,了对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重要性的了解,坚定了我一生的工作方向与目标。
植保001班孔令斌:目前我是上海一名国境大门的植物检疫卫士。作为动植物检疫工作者,大学时课堂上接触了“危险的入侵种松材线虫给我国带来巨大损失”,“出入境检疫是保护我国的第一道防线”,这些都深深印入我的脑海。在以后的工作中时不时地去关注检疫性病虫害的消息与知识。
植保021班陆俊姣:从相识到相知,我从“一个怕虫子的小女生”,连SCI都没听说过的科研门外汉逐步成长为一个坚定的科研工作者,把昆虫学事业作为我一生追求和为之奋斗的职业、事业。
植保031班来小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步入社会,大学老师第一节课的最后一张幻灯片还印在脑海;最后一节课(我是主持人哪),同学们各种诱捕器模型还历历在目,要加快和促进我国的科学研究持续上台阶,先进的仪器设备必不可少。我暗暗下决心,从事生物科研仪器的学习和推广,就这样,暑去冬来,竟成了我的职业,有人简单把我们看成是“商人”,只有我自己知道这条路上的故事。
农艺041班刘俊杰:这是一个圆梦的过程,学生时代第一次亲自动手动脑研制的试验装置(小型仪器)。科学研究,原来如此有意思;物理学研究,我的物理学梦仍然在。回顾大学,我犹豫过,梦想过,迷茫过,兴奋过,磨练过,疯狂过,沉静过,最终我自信了,坚定了,成长了。科研训练是我成长路上的拐点,让我发现自己、相信自己、坚定自己的选择与梦想。
植保041班王艳茹:植根农村,服务农民。在村官岗位上,我深深地认识到,在农村这片土地,假使不能做个maker,那么至少要做个player,真诚地做事,就一定能够收获农民真诚的赞赏。就像种田,撒下的种子再小,也能收获到颗颗饱满的粮食。
植检071班周硕:多种途径学习带来的对自我可能性的重新判断,从自娱自乐水平到专业化水平的过度,有我这样一次华丽的跨专业转身。
植检091班刘媛:对于在校的学生,我们不必担心被人笑话成“空想家”,我们不是被毁掉的一代,我们是有压力才会有动力的一代人;我们不是不能成功,而是没有尝试去成功。《昆虫研究法》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自己,让我们更深刻地思考这仅剩一年多的大学时光。
植保1101班石锐:“苦心人,天不负”,有付出就有回报。忙碌充实提升的是自己,提高了学识,锻炼了能力。脚踏实地、感恩、珍惜,整装待发,迎接人生下段旅程。
植保1202闫颖:这次研讨课使我加深了对科研的兴趣,虽然科研的过程是艰难的,但得到结果的那一刻,心底的喜悦无法形容,我希望自己能走好这条路,感谢研讨课给了我机会,让我积蓄勇气,做好准备。
植检1301曹淼:这种授课方式,既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也突出了每个人在其中的重要,各自分工,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让我们各施所长。这种形式的课堂是我们前所未有的,开阔了我的眼界,使我对科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人生梦想的实现
植保071班胡书琴:“书山有路勤奋(琴)为径,科学无涯实践作舟”。
植保081班武爱华:梦想、活力、创新、负责、坚持、顽强等正能量,使个人的灵感和热情很容易被激发和释放。承受压力,付出的汗水,为梦想凝聚的力量。赢得更好的机遇,领略另外一番风景。
植保101班滕星君: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但是,弱小的力量合在一起就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植保101班李玲:《昆虫研究法》展示课结束时,教师里师生同唱的那首《我相信》,在人生的道路上时刻萦绕在我耳畔,我相信,只要我们稳稳地走好每一步,我们的明天必将更美好。
植保101班郭鹏飞:坚定的信念是攻克任何棘手问题的法宝,最重要的秘诀是自己要坚如磐石,要勇敢的面对它。叶剑英元帅说过:“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我们要拥有坚强的意志去面对所遇到的困难。
植检101班柳亚坤:勇敢地战胜自己,时刻对自己发起挑战,不断使自己的心脏变得强大。
植保1201张娜:能从别人身上看到很多自己所没有的东西,不高估自己,才不会低估别人。
|